還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拔罐有保健和醫療的效果,后背排罐,特別是順夾脊,督脈和經絡排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對風癥,痛癥,寒癥效果特別好。經常拔八大健康穴百會,大椎,內關,合谷,神闕,足三里,三陰交,涌泉,可起到通奇經八脈的作用。
拔火罐時的四大注意事項
1、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3、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涂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在家拔罐意外的急救方法
雖然拔罐的好處很多,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難免會出現意外情況。
若在拔罐過程中,突然感覺心慌、頭暈目眩、惡心欲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象微弱,或出現血壓下降、肢體厥冷、二便失禁、休克等癥狀,應立刻停止拔罐,將已經拔上的罐取下,協助患者平臥,頭部稍低,注意保暖。輕者靜臥片刻,喝點溫開水,即可恢復。重者以指掐或針刺合谷、足三里、人中、內關等穴位,或是以艾灸百會、涌泉、關元、氣海等穴,如仍不緩解時,必須配合其他的急救措施。
拔罐需要醫生對人體穴位的機能非常熟悉,對醫生的職業技術和操作手法要求很高。所以建議大家需要拔罐時,盡量選擇正規的醫院。即使出現拔罐的不良反應,也能及時得到救治。
不適合拔罐的7類人
拔罐是傳統中醫療法之一,很多老年人對其應該很熟熟悉。拔罐因為操作簡單、效果明顯而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效果雖好,但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