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藥的浩瀚寶庫中,白術宛如一顆璀璨明珠,歷經千年歲月沉淀,依然散發著獨特的光芒。早在《神農本草經》中,白術就被列為“上品”藥材,稱其“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從古至今,白術憑借著多樣的功效與作用,在中醫臨床和養生保健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它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之處?讓我們一同揭開白術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1、健脾益氣,調理脾胃之本
在中醫理論中,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術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是健脾益氣的良藥。對于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倦怠乏力等癥狀,白術有著顯著的調理作用。它能夠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水谷精微更好地轉化為氣血,滋養全身。
現代研究表明,白術含有揮發油、白術多糖等成分。白術多糖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增強腸道消化功能;其揮發油成分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從而加快食物消化。臨床上,許多健脾益氣的經典方劑,如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都以白術為主要藥材,用于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病癥。對于日常飲食不規律、脾胃功能欠佳的人群,用白術與黨參、茯苓、甘草等配伍煮水飲用,能夠逐漸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2、燥濕利水,消除體內痰濕
白術具有良好的燥濕利水功效,適用于脾虛濕盛導致的多種病癥,如水腫、痰飲等。當人體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功能失常時,水濕就會在體內停留,形成水腫、腹脹、舌苔厚膩等癥狀。白術通過健脾益氣,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源上消除水濕產生的基礎;同時,它還能直接促進體內多余水分的代謝,使水濕從小便排出。
中醫經典方劑五苓散中,白術與桂枝、茯苓、澤瀉、豬苓配伍,用于治療蓄水證,可有效改善小便不利、水腫等癥狀。對于濕氣較重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白術與薏米、紅豆等搭配煮粥食用。薏米和紅豆本身就有祛濕利水的作用,與白術協同發力,能夠幫助身體排出濕氣,緩解因濕氣過重引起的身體沉重、困倦、關節疼痛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