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傷寒論》);若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傷寒論》);若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每與麻黃、附子、細辛配伍,以發散風寒,溫助陽氣。
3、桂枝用于陽虛不得溫通之證
本品可溫經通陽,胸陽不振,心脈淤阻。胸麻心痛,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4、桂枝治痰飲、蓄水證
本品甘溫,既可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溫扶脾陽以助運水,而行水濕痰飲之邪,為治療蓄水證、痰飲病的常用藥。如脾陽不運,水濕內停所致的咳嗽者、心悸、痰飲病眩暈,常與茯苓、白術同用,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若膀胱氣化不行,小便不利者、水腫,每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
5、桂枝用于痰飲證和膀胱蓄水
心脾陽虛,水濕內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常與白術、茯苓、甘草同用,以溫運脾陽,化濕利水,如苓桂術甘湯。膀胱陽氣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證,常與茯苓、澤瀉、豬苓等同用,以助陽化氣利水,如五苓散。心陽虛,發汗過多,常與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湯。
6、桂枝用于外感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用
表虛有汗者,桂枝常與白芍、生姜、大棗等同用,以調和營衛,如桂枝湯。表實無汗者,桂枝常與麻黃等相須為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功,如麻黃湯。
桂枝的禁忌
溫熱病、陰虛陽盛之證患者以及孕婦須忌服。
不可與赤石脂、白石脂一同使用。
不宜浸水太久,也不宜久煎,以免揮發,油散失。
配伍特點
桂枝辛溫,辛能散邪,溫從陽而扶衛,故為君藥。芍藥酸寒,酸能斂汗,寒走陰而益營。桂枝君芍藥,是于發散中寓斂汗之意;芍藥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棗之甘,佐芍藥以和營里。
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用以調和中氣,即以調和表里,且以調和諸藥矣。以桂、芍之相須,姜、棗之相得,借甘草之調和陽表陰里,氣衛血營,并行而不悖,是剛柔相濟以為和也。
結語:桂枝的醫療作用有很多,它可以治寒凝血滯諸痛證、風寒感冒、陽虛不得溫通之證、痰飲、蓄水證、外感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用。但是對于溫熱病、陰虛陽盛之證患者以及孕婦是不能服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