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虛寒嘔噦,飲食不下
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下。(《綱目》)
治暗風卒倒,不省人事
細辛末,吹入鼻中。(《世醫得效方》)
小兒客忤(按:本病癥狀是:面青,驚痛,不能說話;或頸項強硬,出現險象;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
用細辛、桂心,等分為末,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
口舌生瘡
用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搽患處,漱去涎汁。治小兒口瘡,可用醋調細辛末貼敷臍上。
鼻中息肉
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細辛臨床常用藥對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藥性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臨床應用常見藥對如下:
細辛—麻黃
細辛辛溫發散,芳香透達,長于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麻黃能發汗、平喘,歸肺、膀胱經,為發汗解表第一要藥,平喘利水作用強。二藥伍用,加強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飲、喘咳可平。《內經》曰:“寒淫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細辛潤之。麻黃之甘,以解少陰之寒;細辛、附子之辛,以溫少陰之經。” 細辛配麻黃,早見于《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細辛—川芎
川芎辛溫,氣香升散,有較強的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作用。《本經》謂其“主中風入腦頭痛。”川芎祛風止痛,為治諸經頭痛之要藥,尤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細辛外可解表散寒,內可溫肺化飲,上疏頭風,下通腎氣,善于通利耳鼻諸竅、散寒止痛,為治少陰頭痛之要藥。兩藥配伍使用,能上行頭目,增強其祛風止痛作用,常用于外感風邪所致之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