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臨床應用
(1)預防菌痢
取鮮馬齒莧莖葉,洗凈切碎,1斤馬齒莧加水3斤,煎取1斤,過濾。成人日服3次,每次70毫升,連服2~7天。兒童服60%馬齒莧煎液,或把馬齒莧切細做成餛飩、饅頭餡,或煮粥吃;每斤鮮馬齒莧可分給15個兒童服用,隔日吃1次。有些地區也作為副食晶食用,連續10天。經數千例觀察,在菌痢流行季節服用,發病率明顯下降。
(2)治療菌痢、腸炎及痢疾帶菌者
馬齒莧對急、慢性菌痢的療效,與其它治痢藥物如磺胺脒、合霉素等相仿,對急性病例的有效率在90%以上,對慢性病例的有效率亦在60%上下。劑量:馬齒莧有效劑量的安全范圍較大,雖大量服用,亦無毒性。但亦有報告1例服用100%馬齒莧煎液后引起過敏性皮疹。有人主張鮮草每日服1斤,干草減半。臨床上常用50%煎劑(干草),每次50~100毫升,或100%煎劑(鮮草),每次 40~70毫升,日服3~4次,小兒酌減,連續7~10天為一療程。慢性病例連服4周亦未見毒性反應。對頑固病例可用馬齒莧煎液稀釋后行保留灌腸,每次200毫升,每日1次。又有用馬齒莧、鐵莧菜等量制成注射劑(每毫升相當于生藥各1克),成人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2~3次,連續3天為一療程。此外,又可用馬齒莧與白頭翁、黃柏按3:1:1的比例制成合劑,治療效果亦滿意。在馬齒莧治療過程中,對嚴重失水患者須按常規補液,腹痛者可給顛茄合劑。急性病例絕大多數在服藥后一切臨床癥狀迅速被控制,1~2天內體溫恢復正常,3~6天內排便次數轉為正常,3~4天內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2~6天遲11 天內大便培養轉為陰性。又馬齒莧對痢疾帶菌者、腸炎、消化不良性腹瀉,也有同樣效果。
(3)治療鉤蟲病
成人1次量為鮮馬齒莧5~6兩,煎汁,加食醋50毫升,也可加適量白糖,每天1次或分2次空腹服,連服3天為一療程。如需行第二、三療程,須間隔10~14天。臨床觀察192例,服藥1~3個療程后糞檢蟲卵轉陰率占80%上下。馬齒莧亦可制成片劑或1:2流浸膏,以片劑療效較高,流浸膏次之,水煎劑較差。
(4)治療急性闌尾炎
干馬齒莧、蒲公英各2兩(亦可用鮮草,劑重加倍,水煎2次,煎液合并再濃煎成200毫升,上下午各服100毫升。經治療31例,除1例療效不佳而改用手術治療外,其余均痊愈出院。其中絕大多數在3~8天內體溫及白細胞恢復正常,腹痛、反跳痛、腹肌緊張消失,壓痛消失或尚有輕微深壓痛。另法取馬齒莧洗凈搗碎,以紗布包裹壓榨過濾,取原汁30毫升,加適量白糖及冷開水使成100毫升,為1次量,日服3次,也有療效。
(5)治療淋巴結核潰爛
取全草6兩洗凈曬干,加工成細粉,放入熬熟的豬板油8兩中,趁熱用鐵勺不斷攪拌,待冒白煙,將鍋端下,放入蜂蜜8兩,攪拌成糊狀,冷卻后即成軟膏。用藥前先將患處用淘米水(冷開水淘米)洗凈,按瘡口大小攤成小膏藥敷于患處,紗布覆蓋,放布固定,每2天換1次,以痊愈為度,不可間斷。治療期間忌食無鱗魚、鱉,忌房事。此膏對其它骨結核潰破也有同樣療效。同時,此膏又可用于內服治療多種結核病。
服法:每次1~3錢,日服3次。臨床觀察118例,其中淋巴結核42例,肺結核31例,其它結核(包括脊椎結核、骨結核、腸結核、腎結核等)45例,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療效。又有用鮮馬齒莧洗凈煮爛,擠出原汁,熬成膏狀,用于治療寒性膿瘍,按常規清創后,將藥膏涂于患處,上蓋敷料固定,亦取得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