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流的根部方位在必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壺的出水。流的根部方位若挨近壺底,則水壓足夠,出水有力,并可削減倒水時壺的口蓋部溢出茶水的時機;流的根部方位若挨近壺口,水壓會有所短缺,倒水時,壺身的傾側視點增大,口蓋部溢水的能夠也隨之添加。
9. 壺的出水孔,常見的有三種:獨孔、球孔、網孔。個人觀點,網孔最為適合;獨孔斟茶水時攔不茶葉;球孔有礙壺內的衛生作業,孔密殼薄,易碎會掉。
10. 壺內網孔的孔徑,不宜選擇密而小的。因孔徑過小,水流通過時會遭到水的張力影響,阻力添加,流速降低,動能削減,出水不爽。個人觀點,網孔的孔徑以不小于3mm為宜。
11. 壺內網孔區域內的小孔散布要均勻,且網孔區域的中間,應與壺嘴的中間線對齊,徹底消除出水水流偏斜、泛花的潛在要素。
12. 壺蓋上的氣孔與壺嘴口徑的比例關系要妥當,以保證出水順利。關聯論說,詳見征文《畫蛇添足說“氣孔”》。
13. 壺底和內壁能否處置的潔凈平坦,有無殘留的泥點和泥塊,即俗稱的“推墻刮底”,此項處置工序,是衡量一個工手“功力”的重要規范。
紫砂壺與其他藝術品的最大差異,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若是失掉“用”的含義,則“藝”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