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砂質茶壺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時日能增積“茶銹”,所以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滌:日久不用,難免異味,可用開水泡燙兩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變。
第四、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脹裂;而且砂質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
第五、紫砂陶質耐燒:冬天置于溫火燒茶,壺也不易爆裂。當年蘇東坡用紫砂陶提梁壺烹茶,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也決非偶然。這就是古今中外講究飲茶的人,所以特別喜愛用紫砂壺的原因。
紫砂壺“雙氣孔結構”是怎么樣的
首先雙氣孔指的是紫砂泥的各種礦物之間結合面形成的氣孔,和黏土微小泥團內部的氣孔。雙氣孔的產生,即有紫砂泥自身結構的原因,也和紫砂壺燒結過程中,各種礦物收縮率不同留下的氣孔有關。
第一種氣孔,各種礦物之間結合面形成的氣孔一般為鏈式氣孔,各氣孔之間有的連通,有的閉合。
第二種氣孔,微小泥團內部的氣孔,在內部的是閉合氣孔,在小泥團表面的是開放式氣孔。
紫砂的“雙氣孔結構”,與其所含石英成分緊密相關。紫砂的“紫”,是說顏色;紫砂的“砂”,是說性質。
砂,有兩種含義:一指單體的純粹石英顆粒,一指復體的石英混合團結。我們通常談到紫砂,都是說它的后一種含義。
紫砂壺破碎了,可以看看它的斷層面,可以清楚的判斷它的特殊結構。燒制時,泥料中的碳酸根先分解,釋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形成氣泡。氣泡在土中,有的連通,有的閉合,會形成細密的“鏈狀氣孔群”,串連而導致開放。
氣泡在石英和硅酸鹽顆粒集聚成的團結體中,則會堵塞于各顆粒間,使原本存在的空隙互不連通,阻止而導致封閉。開放性氣道和封閉性氣道并存,稱“隙泡結構”,俗稱“雙重氣孔”。
觀察燒成的紫砂壺斷面:團結體間的開放性氣孔,空隙粗大,氣體可由此出入;團結體內的封閉性氣孔空隙細小,水體由此阻塞。非紫砂的黏土,沒有石英顆粒和硅酸鹽團粒。不燒結時,都是開放性氣孔,會滲水吐黑;燒結后,瓷化得完全沒有了氣孔。
由于茶水的表面張力,茶水無法通過這些氣孔透出壺的表面。同時,由于氣體的分子體積比水分子體積小很多,水蒸汽卻可以通過氣孔透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透氣不透水。茶水的水蒸汽在氣孔內部通過時,由于氣孔蜿蜒崎嶇,會在氣孔壁殘留一部分,水氣蒸發后,茶物質會在氣孔內部保存下來。這就是紫砂壺留茶香的主要原因。
結語:上文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紫砂壺的相關知識,紫砂壺之所以壺身上有顆粒是因為紫砂壺這樣可以保持它的透氣性,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最后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