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收藏陷阱重重
隨著拍賣行情逐年高漲,收藏級紫砂壺如今已一壺難求。作為一種雜項收藏,一些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良的紫砂壺,“泥”金等價甚而“泥”貴于金。市場上對于紫砂礦和工藝大師制作能力雙重稀缺的題材炒作,加之兼具飲茶和投資升值的雙重功能,紫砂壺成為最受歡迎的收藏和送禮雅具。圈內人提醒,紫砂收藏陷阱重重,要想不打眼,既要懂材料、知工藝,還要有很高的審美境界。
坊間有一種說法,紫砂壺貴在“紫砂礦”的稀缺。不過陶瓷專家指出,紫砂泥并不稀缺,紫砂壺并非因紫砂而貴,其投資價值主要源于名家創造的文化藝術價值。
按業內的說法,紫砂壺是否是手工壺對其價值影響很大。手工制壺,經反復拍打泥片成形后,在外壁進行削、刮、整,每個工序都相當費功夫。而模具制作卻省卻了這些工夫;手工制壺燒成后,外表粗粒凸現,壺表面呈現出溫潤的質感和明快的光澤。壺內壁由于礦物結構疏松和砂粒堆積空隙,體現出內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現出紫砂特有的性質。而模具壺燒成后表面失去質感,壺壁吸透率降至60%,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無幾,用久了,往往出現灰暗死板現象。專家介紹了一個鑒別模具壺的竅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純粹的模具壺,在壺的中間從壺嘴到壺把有一條細痕。
近年來,隨著仿真技術的進步,高仿壺在市場上越來越多。名家壺的款式可以通過電腦技術輕松仿制,很多高仿者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工藝水平已接近前輩經典壺或同代名壺水準,只苦于自己沒名氣,壺價太低才劍走偏鋒,其高仿壺足以亂真。
代工壺更是讓藏家防不勝防。市場上很多高仿壺自己就標明是高仿貨色,同樣不乏追捧。即使是想以假亂真的高仿壺,通過作者印章、簽名證書或是陶藝家在壺身上做的隱秘符號,也能鑒別真假,但由槍手做的代工壺很難辨別。槍手代工壺是做壺的人自己替自己的作品作假。依照現在的紫砂壺行情,大師壺動輒十萬元以上,供不應求,出一把搶一把,甚至有企業掏出上千萬元收購大師壺。
按照傳統手工制作方式,一個紫砂陶藝人一年最多只能做50把壺,很多紫砂陶藝人為了保持作品水準,一年往往只做3至5把壺。但受重利驅使,一些大師也不能免俗。槍手代工壺多是在大師工作室或者在大師手上直接成交,是大師自請槍手制作,再配上大師真實的印章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