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患感染性腹瀉時是許多病原菌引起的如細菌、病毒及真菌引起,胎兒分娩時通過母親的陰道,細菌可以通過陰道進入胎兒口內引起感染。污染的奶水、奶頭以及喂奶的瓶子等。家中衛生條件很好,但是母親及護理小孩的阿姨不注意清潔衛生成了帶菌者。有些新生兒患了重病,例如新生兒敗血癥,肺炎等也可以通過血流到達腸道,甚至感冒也能把病毒進入腸道內引起腹瀉。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在添加輔食以前,大便一般是黃色或金黃色、較軟或有點稀。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寶寶這個時候的大便聞起來有點乳酸味。由于寶寶大便的軟硬和顏色跟他所吃的食物(包括母乳和輔食)的成分有關,所以,如果寶寶的大便出現了奇怪的味道,就說明可能出了什么問題。吃配方奶的寶寶通常每天排便1次以上,大便為黃色或棕褐色,像花生醬那么稠,也許有點難聞。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后,他的大便就會變硬。這個時候,大便的質地還是會隨著寶寶吃的東西而變化,同時,也開始變得難聞。但如果寶寶成形的大便又開始變稀,這就可能是寶寶腹瀉的癥狀,而且,他這時的大便也許非常臭。
不同的細菌和病毒引起的腹瀉癥狀也不一樣。輕癥的病人表現單純的胃腸道的癥狀,拉稀一日5一6次至10余次,同時還出現低燒、食奶差、嘔吐、精神弱、輕度腹脹、哭鬧、唇干、前囟門凹陷。嚴重時大便稀水樣,可增加達到10—20次/日。還伴有高燒嘔吐尿少,嗜睡,家長仔細觀察新生兒,出現手足涼,皮膚發花,呼吸深長,口唇櫻紅色。
在換尿布時發現小兒反應差,口鼻周圍發紺,唇干,眼窩凹陷,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需要到醫院輸液搶救。
如果新生兒的大便次數多,黃色,有蛋花湯樣,常伴有血絲和粘液,雖然小兒未進食很多奶,但是有腥臭味,排便時哭鬧,煩躁不安,這類的腹瀉,大多數是一種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是新生兒時期比較常見的腹瀉,需要加用消炎藥。
嬰兒腹瀉后應做好以下幾件事
(1)千萬不要禁食
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后嬰兒不夠吃,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卜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
(2)保證喂水
早期發現脫水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干,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
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于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利于介導鹽和水進入體內,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結語:寶寶拉肚子的話媽媽們就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并且加以治療,如果自己在家治療無效,癥狀沒有減輕的話就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從而加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