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西醫就沒有治療腎病的特效藥物,而大家都有在尋找能治療腎病的特效藥物,中醫用以黃芪為主的方劑治療腎病獲得一些療效,大量的動物實驗研究認為黃芪對動物實驗性腎病有廣泛的治療作用,而絕大部分腎病在臨床上又無藥可用,因而,黃芪就被作為治療腎病的特效藥而被廣泛運用。
可以這么認為,黃芪治腎病源于中醫,而黃芪在腎病科的濫用則源于動物實驗研究報告的泛濫。因為動物實驗的結果和臨床療效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第一,動物實驗中用黃芪是不辨證的;第二,從西醫而言,動物實驗只是藥物研究原始的階段,要判斷藥物的療效和其毒副作用,還要經過大量的嚴格的臨床觀察,僅憑動物實驗的結果并不能判斷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現在絕大部分報告中提到的動物實驗有效的藥物在臨床治療中是無效的。因此,僅僅根據動物實驗研究的結果來運用黃芪,絕大部分屬于濫用。
二濫用黃芪的危害
濫用黃芪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是造成藥物資源的浪費,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臨床所見,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沒有運用黃芪的適應癥,沒有適應癥而運用,起碼來說是浪費。
第二是可能造成病情惡化和復雜化,辨證屬于陰虛、濕熱、熱毒的腎病患者,用黃芪會導致病情惡化和復雜化,臨床上經常可以見到。
曾經治療河北農村的一位熱毒熾盛型腎病綜合征患者,被當地醫生每天用50克黃芪,結果患者病情急劇惡化,尿少身腫加重,幾至不治,后經辨證,改用清熱解毒、活血利水,用大劑五味消毒飲合當歸芍藥散,使病情緩解。
三黃芪的正確運用
黃芪在腎病科的正確運用就是根據辨證運用。凡是辨證屬于肺脾氣虛的腎病患者都可考慮用黃芪,其臨床表現有自汗惡風、疲乏無力、納呆腹脹、大便溏瀉、或有下墜感、或有脫肛、子宮脫垂、內臟下垂、癥狀晨輕暮重、舌質淡有齒痕、脈弱無力等。但不同的腎病或不同的表現具體選方有差異,下面予以簡介。
1、腎病水腫
各種腎病水腫,如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等出現的水腫有上述肺脾氣虛的表現者,可選用防已黃芪湯,藥物有防已、生黃芪、白術、生姜、大棗,黃芪的用量一般為15克,多不超過30克,可加淮牛膝、車前子。
2、腎病蛋白尿
蛋白尿有上述肺脾氣虛表現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黃芪,藥物有炙黃芪、木香、砂仁、陳皮、半夏、人參、白術、茯苓、炙草;如果氣虛下陷明顯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藥物有炙黃芪、人參、白術、炙草、當歸、陳皮、柴胡、升麻。
3、血尿
腎炎血尿有上述氣虛表現,屬于氣不攝血者,可選用歸脾湯,藥物有炙黃芪、人參、白術、當歸、炙草、遠志、茯神、酸棗仁、木香、龍眼肉、生姜、大棗。
4、腎性貧血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腎性貧血有脾氣虛弱的表現者,可選用歸脾湯或當歸補血湯。歸脾湯藥物組成如上,當歸補血湯的藥物有炙黃芪、當歸。
5、腎性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在血壓升高、眩暈的同時有上述脾虛下陷的表現者可靠選用補中益氣湯或益氣聰明湯,補中益氣湯的藥物組成如前,益氣聰明湯的藥物有炙黃芪、人參、升麻、葛根、蔓荊子、芍藥、黃柏、炙草。
6、腎病表現為脾腎氣陰兩虛者
即在上述氣虛的同時有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失眠盜汗等肝腎陰虛的表現時,可用參芪地黃湯益氣養陰,藥物有人參、炙黃芪、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前已述及,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會出現毒副作用,所以,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應禁用黃芪,要用也不可單獨大量使用,必須配伍運用。陰虛的臨床表現有手足心熱、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質紅無苔、脈細數等;濕熱的臨床表現有口苦、口干、口粘、舌苔黃膩等;熱毒熾盛者,臨床表現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滿面通紅、咽紅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結語:有關中醫治療腎病的相關知識,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中醫療法又多了些認識了。腎病是個復雜的病癥,治療方法也不少,但是患者需要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藥物。建議多向醫生咨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