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初,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后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后,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范圍擴大。再數日后,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癥便逐漸消失而愈。
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癥狀。
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并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火癤子的飲食
1.獨頭蒜1個,蜂蜜9克。用法:搗勻敷患處。
2.獨頭紫皮大蒜適量。用法:去皮切成2~3 毫米薄片,用時先將患處用溫鹽水洗凈擦干,再用蒜片貼敷,并輕輕按摩10~20 分鐘,每日2~3次,2~3 無可愈。主治:癤腫,毛囊炎。說明:如局部刺激嚴重者可縮短按摩時間,病情嚴重者應加服消炎藥物。
3.茶葉2克、干金銀花1克。用法:沸水沖泡6 分鐘后,每于飯后飲1 杯。主治:癤腫,外感發熱。
4.鮮馬蘭頭100克、白酒適量。用法:前一味加食鹽少許搗爛用酒拌成糊狀,涂敷于癤癰患處。主治:癤、癰。
5.松香10克、白酒。用法:松香研細末,調白酒成糊狀,隔水加溫,溶解后敷患處,以全部覆責為度,上面再蓋以蠟紙,膠布固定,為加強藥效,可滴酒數滴,保持松香濕潤。主治:癤、癰、毛囊炎。
6.木瓜葉搗爛外敷,治癰癤腫毒。
7.鮮嫩桃葉,搗爛塞患處,治鼻癤。
8.鮮香蕉根莖或葉搗爛絞汁,涂敷患處,治癰腫、癤腫。
9.杏仁研末,用香油調搽,治熱癤。
10.紫甘蔗皮煤炭存性,研末,搽患處或用麻油調敷,治癤癰,口腔炎,濕疹。
結語:長了癤子后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因為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上文中都有為大家列舉,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