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治療肺癌時較多見而且危險較大的并發癥。實際上肺照射2000 cGy后會產生永久性損傷,照射3000~4000 c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現急性滲出性炎癥。病理檢查可見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腫脹,纖維栓子形成,肺泡間隔水腫,膠原纖維腫脹。
這種改變,每一位受照射的肺癌患者都有,但是大多數不產生癥狀,此時若有感染,即產生癥狀,稱為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產生癥狀,照射結束后,炎癥逐漸吸收、消散,逐漸形成不同程度地進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實質的纖維變。
肺纖維化發生于照射后6個月左右,逐漸加重,1年時達到嚴重的地步。放射性肺炎的形成與受照射面積的關系大,與劑量及分割也有關。機體因素、個體差異、有無慢性肺疾病等也與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放射治療中聯合應用抗癌藥物不當可促使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癥狀與體征與一般肺炎無特殊,如咳嗽、咳痰、發熱、胸痛、氣短等。查體可以發現啰音,但癥狀多少、輕重不一。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診斷不困難。一般發生在放射治療結束后不久,有誘因,如上感等;有肺炎癥狀及體征;重要的是x線片顯示肺炎透視看不清楚,好拍胸片證實。急性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必要時可給予對癥治療如給氧等。腎上腺皮質激素用量要充分、緩慢減量、而且要連續使用數周。晚期表現為肺纖維化。肺功能差的患者照射面積大時,會使肺功能更差。
6、放射性脊髓病
肺癌放射治療中應嚴防放射性脊髓病的發生。重要的是設計及執行治療計劃時,要確保脊髓受量不超過其耐受劑量,即10厘米長度內不超過4500 cGy。
7、心臟損傷較少見,多為心包炎
當照射4281cGy時心臟并發癥為6.6%,化療可以增加心臟并發癥的發生,如使用阿霉素等。
肺癌放療副作用的處理
1、呼吸道護理
咳嗽、咳痰、咳血是肺癌的主要癥狀,故放療期間的呼吸道護理尤為重要。
息者應注意口腔衛生,預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醫護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咳痰、咯血的變化,及時有效地預防肺部并發癥。當痰液增多或變黃稠或咯血加重時,應及時通知醫師積極處理。
痰黃稠說明有呼吸道、肺部感染存在,會影響患者休息和放療,要及時行霧化吸入,給祛痰藥物,并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給予適當抗生素。
如有呼吸困難者要給予吸氧和氣管擴張劑。
血痰輕者可口服安絡血等止血藥物,重者應肌注安絡血、止血敏,必要時靜脈給予止血芳酸,并讓患者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防止激動、緊張,避免劇烈活動。出血量大者應臥床休息,并將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血跡,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配合醫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