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攣縮癥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病癥,多發于兒童,這種疾病會對患者的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不能小看。那么你知道引起臀肌攣縮癥的原因是什么嗎,臀肌攣縮癥有哪些臨床表現呢,治療臀肌攣縮癥的方法有哪些,怎樣才能預防臀肌攣縮癥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了解一下吧。
所謂臀肌攣縮癥就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征的臨床癥候群。
引起臀肌攣縮的因素
創傷因素
生活中不注意一些事項很容易導致臀部受到外傷,臀部受到外傷會導致臀肌淤血,水腫,很容易導致局部瘢痕化,會導致臀肌攣縮癥的出現,因此臀部受到外傷之后,大家一定要重視并積極采取正確處理方法,以免帶來病痛。
先天因素
臀肌攣縮癥的發生還和先天性因素有關,先天性因素造成的肌肉發育不良很容易導致這個疾病的出現。另外有研究已經證實臀肌攣縮有一定的遺傳性,這個疾病可能在某種環境因素作用下會進行遺傳。
注射因素
注射會導臀部肌肉物理性損傷,還有的藥物會導致局部出現化學性刺激,很容易導致無菌性肌纖維壞死,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展為肌肉纖維化及及瘢痕攣縮,從而誘發臀肌痙攣癥的出現。
瘢痕因素
臀肌攣縮癥與瘢痕體質有一定的關系。
手術因素
生活中一些手術也會誘發臀肌痙攣癥,如髖關節脫位術就會導致此病的發生。
免疫因素
臀肌痙攣癥的發生還和人們的免疫功能低有一定的關系,生活中很多小孩子由于身體免疫力不強,很容易生病,經常要進行注射致病,尤其是很小的孩子長期注射,臀肌痙攣癥的發病率會越高。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于兒童,男多于女,且多為雙側。
1.髖關節功能障礙
患者髖關節內旋內收活動受限。站立時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攏。行走常有外八、搖擺步態,快步呈跳躍狀態。坐下時雙腿不能并攏,雙髖分開蛙式位,一側大腿難以擱在另一側大腿上(交腿試驗)。下蹲活動時輕者蹲時雙膝先分開,然后下蹲后再并攏(劃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時雙髖關節呈外展、外旋姿勢,雙膝不能靠攏,足跟不著地,呈蛙式樣。
體檢可發現臀部外上部有皮膚凹陷,髖內收時凹陷更明顯,臀部可及緊縮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髖內收、內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髖活動受限,必須患髖外展、外旋,使患側髖向外劃一半圓形方能再回入原矢狀面完全屈曲。股骨大粗隆彈跳感。Ober征陽性。
2.骨盆變型
病程長程度重者可有髖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攣縮的患兒有大轉子骨骺肥大。雙側不對稱性臀肌攣縮患兒可有骨盆傾斜及繼發性腰段脊柱側凸。嚴重側髂前上棘較輕側低,重側臍踝距離長于輕側,而兩側大轉子到踝部距離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