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于霉菌性食道炎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霉菌性食道炎也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哦,那么大家知道霉菌性食道炎癥狀是什么呢,霉菌性食道炎用什么藥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霉菌性食道炎
霉菌性食管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食管炎,在過去20年發病率增加。霉菌性食管炎屬與消化道念珠菌病。念珠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的皮膚、口腔、肛門、陰道中都可分離出該菌,但以消化道帶菌率高,可占50%,不過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即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粘膜后形成的一種潰瘍性偽膜性感染病癥。
霉菌性食管炎的出現,一般與下列幾種情況有關。
其一、病人曾經長期、大劑量的應用廣譜抗菌素。長期、大劑量的應用廣譜抗菌素,可破壞機體平衡,使機體內敏感的細菌被抑制。若某些可以產生抗霉菌物質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被抑制,霉菌繁殖速度就會加快,從而引發霉菌性食管炎。
其二、病人曾經長期應用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長期應用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使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溶解,抗體減少,增加霉菌的毒素作用。
其三、病人曾經大劑量應用放射線照射及使用免疫抑制劑。大劑量應用放射線照射及使用免疫抑制劑,可引起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數量下降,甚至直接損傷正常組織和細胞,為霉菌感染創造條件。
其四、營養不良、年老體衰、消耗性疾病、手術等,都會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降低白細胞的吞噬、殺菌功能,為霉菌性食管炎發作提供可能。
對霉菌性食管炎的感染途徑,與外源性和內源性之分,發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多數霉菌性食管炎病人為原發無誘因的外源性感染,病灶局限,預后良好。相比之下,繼發性的霉菌性食管炎則多為內源性感染,常有播散性病變,病人抵抗力低下,預后較差。
霉菌型食管炎的主要癥狀為咽痛、咽下困難、吞咽痛,有時伴有胸骨后痛。
吞咽困難和吞咽痛情形
進食固體食物和熱飲時吞咽困難明顯,部分病人可有胸骨后疼痛或背痛。發生穿孔時,吞咽痛可加重并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消瘦情形
優于吞咽困難及吞咽痛癥狀的存在,病人會拒絕進食,以致營養缺乏,體重降低,出現消瘦。
過敏情形
霉菌性食管炎病人可因念珠菌的致敏作用而發生皮膚或內臟的過敏反應。
皮膚過敏指的是出現濕疹、蕁麻疹、環狀紅斑等。內臟過敏發生在消化道時,類似胃炎或結腸過敏,有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發生在呼吸道時,則類似過敏性鼻炎或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