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免疫學檢查及其他
熒光抗體技術(包括直接和間接)能成功地識別各種厭氧菌(如類桿菌、梭菌、梭形桿菌、短棒菌苗等),臨床厭氧菌感染中,致病菌以脆弱類桿菌為常見。
治療
治療原則為建立不利于厭氧菌生長繁殖的環境(包括外科治療)和抗菌藥物治療。對少數產外毒素的厭氧菌感染如破傷風、肉毒桿菌食物中毒,宜同時應用抗毒素。對嚴重感染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酌情輸血漿或全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1.破壞厭氧環境
包括局部病灶的切開引流、壞死組織或無效腔的清除、明顯腫脹伴氣體形成病變組織的減壓,以及并存的惡性腫瘤、異物、梗阻、血栓的去除等。為控制感染擴散和減輕毒血癥,必要時施行截肢、子宮切除等手術。而對抗菌藥物治療效果良好的肝膿腫、無明顯囊壁的腦膿腫、輸卵管附件膿腫等不一定作切開引流。淺表厭氧菌感染局部可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高壓氧治療適用于氣性壞疽病例。
2.抗菌治療
①甲硝唑;
②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
③氯霉素;
④β-內酰胺類抗生素;
⑤大環內酯類;
⑥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等。
3.其他治療
支持和對癥治療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血、糾正休克、止痛、腎衰竭的治療、患肢的固定等亦屬重要。并發血栓性靜脈炎或DIC時,有應用肝素等抗凝劑的指征。由產氣莢膜梭菌造成流產后感染或敗血癥而并發血管內溶血時,可應用換血療法。破傷風或肉毒梭菌感染時,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此時,抗毒素的應用尤為重要。此外可給氧,包括局部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和全身給藥,重癥患者可考慮高壓氧艙治療。
預防
預防厭氧菌感染,要做到及時處理感染使之在擴散前被局限于特定的部位,仔細地清潔傷口,清除異物和早期開始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盡可能防止發生降低組織氧化-還原電勢的情況。防止體內正常厭氧菌群或體外厭氧菌引入傷口、閉合空腔等。對外傷傷口應盡快徹底清創,去除異物和無效腔,重建良好的血供;腹部貫穿性外傷,尤其是累及結腸時,有預防應用抗生素的指征。
慢性病灶如慢性中耳炎、鼻竇炎、乳突炎應予積極治療,以預防顱內厭氧菌感染。體弱、神志不清或有吞咽困難者,進食時應注意防止吸入。有瓣膜病變的心臟病患者行牙科、口腔手術時應予預防性抗菌治療,為預防產后敗血癥應注意胎膜早破、產程延長和產后出血的處理。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厭氧菌感染的相關內容了大家在看完之后,應該對厭氧菌感染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個人衛生,有外傷傷口應盡快清理。在發現有此疾病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治療,這樣才能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