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鉤端螺旋體病是否有一定的了解呢,鉤端螺旋體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情況了,那么大家知道鉤端螺旋體病是什么嗎,鉤端螺旋體的染色體是什么呢,鉤端螺旋體檢查是怎么樣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鉤端螺旋體病是鉤端螺旋體鉤端螺旋體,簡稱種類很多,分為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和非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兩大類。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鉤端螺旋體病的人類和動物,稱為鉤端螺旋體病是全世界廣泛流行的一種人畜共患者,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特別是在南部省份是一個嚴重的,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是我國預防和傳染病控制的重點。
基本簡介
菌體纖細,長短不一,一般為6~20um,寬0.1~0.2um,具有細密而規則的螺旋,菌體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常為“c”、“s”等形狀。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鉤體象一串發亮的微細珠粒,運動活潑,可曲屈,前后移動或圍繞長軸作快速旋轉。
電鏡下鉤體為圓柱狀結構,外層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質組成,其內為胞壁,再內為漿膜,在胞壁與漿膜之間有一根由兩條軸絲扭成的中軸,位于菌體一側。鉤體是以整個圓柱形菌體纏繞中軸而成,鉤體的胞壁成份與革蘭氏陰性桿菌相似。
染色
鉤體革蘭染色
鉤端螺旋體屬革蘭氏染色陰性,不易被堿性染料染色,常用的銀染方法,細菌染成棕色,但由于銀粒的積累,其螺旋無法顯示。鉤端螺旋體病是唯一可用的培養基中的螺旋體,佳濕度為8~30℃,pH~7.5,常見的大多數(柯索夫的液體培養基培養,生長緩慢,接種后3~4天開始繁殖,1~2周后,液體培養基呈半透明煙霧生長。
抵抗力
鉤體的抵抗力
鉤體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其他致病螺旋體為強,在水或濕土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這對本菌的傳播有重要意義,該螺旋體對干燥、熱、日光直射的抵抗力均較弱,56℃10分鐘即可殺死,60℃只需10秒,對常用消毒劑如0.5%來蘇、0.1%石炭酸、1%漂白粉等敏感,10~30分鐘可殺死,對青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抗原組成
致病性鉤體的抗原
致病性鉤體的抗原組成比較復雜,與分型有關的抗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表面抗原(p抗原),另一種是內部抗原(s抗原);前者存在于螺旋體的表面,為蛋白質多糖的復合物,具有型特異性,是鉤體分型的依據;而后者存在于螺旋體的內部,是類脂多糖復合物,具有屬特異性,為鉤體分群的依據。全世界已發現20個血清群,200多個血清型,我國至少發現了18個血清群,70多個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