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
癥狀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發白濕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并可蔓延至腳底及腳首邊緣,劇癢,抓破時常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由于用手抓癢,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
二、腳癬類型
1.水皰型
多發生在夏季,癥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數日后干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庖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2.糜爛型
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于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于3.4.5趾縫間。常見于多汗者。
3.鱗屑角化型
癥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復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發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并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丹毒、敗血癥等疾患。
注意事項
1.要堅持用藥
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藥才能殺死它。很多腳氣的反復發作與患者不堅持用藥有很大關系。皮膚的代謝周期為28天左右,用藥時間一定要堅持四周以上,否則很難將真菌徹底殺死。
2.不要亂用藥
腳氣用藥關鍵的是應分類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有人將阿司匹林片壓碎撒在糜爛的足趾問,結果形成潰瘍,長期疼痛不愈;有人更錯誤地用皮炎平擦腳癬,皮炎平含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這正好是真菌的營養劑,只會越搽越厲害;有些人用道聽途說的土法亂治腳氣,有時雖能起到止癢的效果,但絕對去不了根。而且有些土法由于刺激性較大,還會造成過敏反應。
3.要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用藥
破潰處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裂口該用軟膏;破爛出水時應該到醫院,由醫生按照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治療。
4.先處理繼發感染
足癬發生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癥。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應該先處理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咬喃西林液冷溫敷可消炎消腫,必要時還要全身投用抗生素。
五、預防
足癬的預防很關鍵,真菌的生命力極強,其在脫離活體的毛發、指甲、皮屑等也可以存活和保持毒性1年以上。夏季的高熱潮濕環境更為真菌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消除真菌孳生的環境,可以有效預防足癬。
1.勤洗腳
每天用肥皂將腳清洗干凈。
2.勤換襪
穿易吸汗的純棉襪子,每天換一雙。
3.勤換鞋
盡量穿通風透氣性能好的鞋,建議備有三雙鞋,每天一雙輪換著穿,讓其他兩雙有通風干燥的時間。
4.管好手
患病期間,不要抓撓患處皮膚,更不要擠破小水泡。接觸患處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凈,避免傳染手或身體其他部位。
5.防交叉感
不與他人共用鞋襪﹑拖鞋、浴巾、面盆、腳盆等。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腳癬的詳細內容了,想必大家在看完之后對腳癬已經有了更詳細的了解,也懂得了患上腳癬應該怎樣去治療,知道了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去預防腳癬。我們在平時要保持清潔衛生,這樣才能杜絕疾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