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兒童和青壯年增生期較長,而50歲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較短;發生于血供比較豐富如顏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較長,而發生于血供較差如四肢末端、脛前區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較短。增生性瘢痕有時雖可厚達2cm以上,但與深部組織粘連不緊,可以推動,與周圍正常皮膚一般有較明顯的界限。增生性瘢痕的收縮性較攣縮性瘢痕為小。因此,發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嚴重的功能障礙,而關節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夾板作用,妨礙了關節活動,可引致功能障礙。位于關節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發生較明顯的收縮,從而產生如頜頸粘連等明顯的功能障礙。
3.萎縮性瘢痕
一般損傷較重,累及皮膚全層及皮下脂肪組織。臨床表現:瘢痕堅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膚表面,與深部組織如肌肉、肌腱、神經等緊密粘連。瘢痕局部血液循環極差,呈淡紅色或白色,表皮極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負重,容易破潰而形成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如長期時愈時潰,晚期有發生惡變的可能,病理上多屬鱗狀上皮癌。萎縮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縮性,可牽拉鄰近的組織、器官,而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
4.瘢痕疙瘩
一般表現為高出周圍正常皮膚的、超出原損傷部位的持續性生長的腫塊,捫之較硬,彈性差,局部癢或痛,早期表面呈粉紅色或紫紅色,晚期多呈蒼白色,有時有過度色素沉著,與周圍正常皮膚有較明顯的界限。病變范圍大小不一,從2~3mm丘疹樣到大如手掌的片狀。其形態呈多樣性,可以是較為平坦的、有規則邊緣的對稱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規則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團塊,有時像蟹足樣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又稱“蟹足腫”)。
其表面為萎縮的表皮,但耳垂內瘢痕疙瘩的表皮可以接近正常皮膚。大多數病例為單發,少數病例呈多發性。瘢痕疙瘩在損傷后幾周或幾月內迅速發展,可以持續性連續生長,也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處于穩定狀態。病變內可因殘存的毛囊腺體而產生炎性壞死,或因中央部缺血而導致液化性壞死。瘢痕疙瘩一般不發生攣縮,除少數關節部位引起輕度活動受限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礙。
預防
1.嚴格創口的無菌技術,盡可能地減少創口的第二次創傷,促使創口早期一期愈合。
2.重視皮膚創口的縫合,必須在沒有張力的情況下進行縫合才能獲得較好效果,否則,即使創口順利愈合,以后仍會逐漸產生寬闊增厚的瘢痕組織。
3.重視皮膚手術切口的方向。皮膚手術切口要順著皮紋方向進行,否則就會產生較重的瘢痕和不等程度的攣縮及功能障礙。
4.在處理深度燒傷時,要妥善處理創面,防止或有效的控制感染,促使創面早日愈合。在Ⅲ°燒傷創面上盡早的進行皮膚移植。
5.在處理任何創傷的過程中,如能注意謹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手術創傷,徹底止血,應用精細的器械和材料,以及早期拆除縫線等環節,則創傷愈合后也往往較少地產生瘢痕組織。
結語:疤痕影響了我們的整體美觀,會給人的社交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加重人們的心理負擔。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保養,積極的做好預防,讓自己遠離疤痕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