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頸動脈竇,可能有很多人對此都是不知道的。其實頸動脈竇就是我們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部膨大部分。那頸動脈竇的具體位置在哪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同時還會告訴大家頸動脈竇綜合征的一些知識。感興趣的朋友來看一下吧。
對于很多人來說,頸動脈竇是陌生的,因此知道頸動脈竇位置的人是很少的。既然少,那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頸動脈竇的位置吧。
頸動脈竇,其體表位置位于頸部外側的中部,相當于甲狀軟骨上緣的水平,在頸動脈搏動明顯的地方。具體確定方法為: 讓病人取仰臥位,頭略向后轉,先找到頸動脈,它位于下頷角下方,胸鎖乳突肌的內側與喉部甲狀軟骨外側之間。摸到搏動的頸動脈后,然后把手指移到甲狀軟骨上緣部位,此處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的分叉處,即為頸動脈竇的位置。
頸動脈竇綜合征癥狀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當頸動脈竇受到過敏反應的時候則會出現暈厥,這種情況則被稱之為頸動脈竇綜合征。那頸動脈竇綜合征有哪些癥狀表現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1.心臟抑制型
心臟抑制型刺激頸動脈竇時出現心室停搏≥3秒。心室停搏常由整個心臟驟停引起但偶爾也可出現阻滯的P波。此型占頸動脈竇綜合征患者的60%~80%左右。此型患者的暈厥發作是由于反射性心臟收縮功能不全而致腦缺血。
2.單純血壓降低型
單純血壓降低型刺激頸動脈竇時出現收縮壓降低≥6.7kPa(50mmHg)。此型約占頸動脈竇綜合征患者的5%~11%左右。此型暈厥以瘦長型個體為主,暈厥發作是由于血壓過低引起腦缺血。
3.混合型
混合型刺激頸動脈竇時,心臟抑制和血壓降低均出現。一般以按摩頸動脈竇時心率減慢50%以上,收縮壓降低5.3kPa(40mmHg)以上作為此型的診斷標準。此型約占頸動脈竇綜合征的30%左右。
4.原發性腦型
原發性腦型刺激頸動脈竇時,盡管無明顯的心率及血壓變化,但患者出現暈厥或暈厥先兆的癥狀,常極為短暫。
這種癥狀通常會出現在頸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椎基底動脈系統的患者身上,并且患者還會出現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
此型暈厥的發作機制未明,可能為腦血管收縮而引起腦缺血的一種暈厥。此型發作時,腦電圖顯示在頸動脈竇受壓一側可顯示慢頻高幅波,而對側則出現抽搐或痙攣性局限性神經征象。
近來有人發現,伴有自主神經癥狀的青年女性,突然轉動頭部或衣領過緊時亦易出現本病。
頸動脈竇綜合征治療
1.一般措施
避免刺激頸動脈竇,平時應保持情緒穩定及禁止穿衣領較高較緊的衣服。發作時立即將患者置于平臥位。
2.藥物治療
1、阿托品0.4~0.6mg,3~4次/d口服,或皮下注射,部分患者可有效地預防發作。
2、麻黃素硫酸麻黃堿15~30mg,肌內注射,或25mg,3~4次/d口服。
3、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鈉)15mg,3次/d口服。
4、硫酸苯丙胺5~10mg,3次/d口服。
5、升壓藥物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異丙腎上腺素1∶1000腎上腺素0.3~0.5ml肌內注射。
6、普魯卡因局部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