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對方甲、乙兩名隊員站成甲在后、乙在前的進攻隊形,在發球給乙時可以后場為主結合。網前,而發球給甲時卻要以發網前為主結合后場,這樣,從發球起就阻撓了對方調整站位。
B、避實就虛,抓住對方弱點發球搶攻
首先要看接發球者的站位,如果他緊壓網前站在網前內角位,可用發網前與后場動作的一致性發球到對方后場外角位;如對方離中線較遠,則可發平快球突襲后場內角位;對接發球路線呆板、變化少的,可針對這種情況發球后搶封角度突擊。
C、發球要有變
發球時,網前要和后場配合,網前的內角、外角,底線的內角、外交位的配合,使對方首尾難于兼顧,多點設防,疲于應付;在發球的弧線上也要有變化。這樣,接球方就難以摸到發球方的規律了。
3.發球時間的變化
接發球方在準備接發球時,思想雖然高度集中,但因受到發球方的牽制,他要等球發出后才能判斷、啟動、還擊。所以,發球動作的快、慢也應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有所變化,不要給接球方掌握規律。
4.發球時心理的影響
在雙打比賽中,有時會出現發球失常。其原因,一個是發球技術不過硬;另一個原因則是受接發球者的影響。由于接球者站位逼前,撲、殺兇狠且命中率較高,加之比分正出于關鍵時,心情緊張,造成手軟從而影響了發球質量。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沉住氣,觀察接發球者的動向,心理意圖,接發球的路線和規律,提高發球質量,增強還擊第三板的信心。另,發球的路線要善變且無規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樣就會減少不必要的顧慮,發球質量也會穩定下來。
二、接發球
接發球雖然受發球方的牽制,屬于被動等待,但由于規則對發球作了擊球點不能過腰、球拍上沿須明顯低于手、動作必須連續向前揮動(不許做假動作)、不能遲遲不發等等的諸多限制,所以使發球者發出的球不能具有太大的威脅。接發球方如果判斷準確,啟動快、還擊及時,就能在對方發球質量稍差時殺、撲得手或取得主動;反之,也會接發球失誤或還擊不利使自己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