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羽毛球運動本身的特點,和羽毛球球體的構造,決定了羽毛球運動的關鍵,那就是兩個字“速度”。
“速度”是羽球制勝的根本,從移動的速度,到擊打的速度,再到球飛行的速度,決定速度的因素很多,場地、燈光、運動員身體素質、反應時間、發力方式、器械性能、運動服裝、運動鞋性能、羽毛球質量、風的影響、空氣濕度,等等都有影響。
羽毛球的技術性很強,單純的大力不代表高速度,而是需要一系列合理的力的傳導,才能達到理想的速度。
舉個簡單例子,健美運動員打出的球,不一定像他的肌肉一樣有爆炸力,很多手臂像火柴棒一樣的MM,卻很輕松打得別人滿地找球。技術方面我不細表,只談談打法的一點認識。
雙打的關鍵
因為終目的是要把球打落在對方場地里,所以打出的球要么就“快”,用高球速讓對手來不及反應;要么就“刁”,用讓對方難受的線路和落點迫使對手失誤。弄清楚根本后,雙打中所需要的意識和技術動作,就自然明確了。
一般水平的業余雙打中,因為水平限制,像高水平業余比賽,以及專業比賽(尤其是女雙)中頻繁交換主動權的情況不常出現。
經常是其中一方抓住主動后,經常可以利用優勢持續壓制,明顯處于被動的一方很難翻身(這里只談具有一定水平的,知道抓主動、搶高點的情況,無視雙方反復拉高球、打“和平球”的局面)。
因此通過合理的技戰術,迫使對手放高球、承認被動、進入防守狀態,同時本方抓住主動進入進攻狀態,盡量選擇高點擊球,保持壓制并形成優勢,終轉化為勝勢,是雙打的關鍵。
優勢局面的制造
迫使對手放高球、承認被動,有很多方法,有效的是通過打“點”,也就是打空當,迫使對方無法及時移動,從而無法用舒服的發力方式擊球,造成回球質量下降。
總的來說,我接發球時習慣用快速的平推,壓制對手后場選手,間或推吊對方左右腰部,偶爾假動作放網。
之后直接按照進攻站位封網,除非遇到滾網或者判斷失誤等情況,我不會采用放后場高球。這就需要養成良好的舉拍習慣,并鍛煉手指、手腕的力量,通過很小的動作瞬間爆發力量。
封網時要注意選擇出球方式,如果對手回短球,但回球較高,球速較慢,那么采用撲球比較合理。
但如果對手回球質量較高,或者自己站位離球路較遠,那么就不能一味采用撲球,否則很容易造成回球下網,這種情況除了靠積極、快速的移動補救,還應該多采用高質量的放網(包括搓球、勾對角等)來調動對手,放網后保持封網壓力,逼迫對手起高球陷入被動。
網前選手除了要反應迅速外,頭腦清楚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追求狠,總希望一拍撲死對手,在實際比賽中很容易造成失誤,丟分而且打擊士氣,是不可取的。
拿我自己來說,因為身高較高,所以很多高一點的球我在前場也能封到,但高球我一般不會采用發力的方式打對方后場。
而是基本不發力,用拍子“等”球,使得回球過網后快速下落,逼迫對手挑高球,為本方后場選手制造殺球的機會。
很多業余選手在前場喜歡一味兇狠地撲殺,殊不知在業余比賽中,經常前后場兩個隊友一起沖一個球去。
這時一旦前場隊友撲出一個質量不高的中、后場快速球,對方很容易借力打出穿越前場隊友,線路很好的平快球,此時后場隊友因為重心移動,往往來不及反應,造成失誤或回球質量不高。
優勢局面的把握
一旦形成主動,那么應當立刻進入進攻狀態。進攻狀態的把握主要靠后場選手,殺球是首選。
殺球威力大,而且有話講——“一殺三慌”,持續殺球不僅得分機會多,而且很利于提高本方士氣,打擊對手士氣。
后場選手在得到進攻機會時,應該多采用扣殺手段,通過腳步移動,使得殺球時動作舒展、有力,并盡可能在高點擊球,這樣可以有效縮短球過網后的飛行距離,提高速度。
羽毛球的構造決定了它的特性——“衰減”,對抗速度衰減的方法除了增加擊球力量,就是減少飛行距離。
也就是“大力”和“下壓”,除了這兩點,還需要殺路線、殺空當、殺追身、殺結合部,以增強殺球的威力。
我本身就是暴力殺球的擁躉,在場上從不惜力,能殺則殺,盡量靠力量、速度彌補技術的不足,并且靠殺球減輕前場隊友的壓力。
吊球是變換節奏,打亂對手的好方法,尤其是劈吊,隱蔽性強,落點刁鉆,好的吊球可以使對手慌亂,打亂對手的節奏和位置。
當后場隊友保持高點擊球壓制時,前場隊友應該盡量封直線,保護后場隊友擊球后的直線空當。
同時注意斜線,能封則封,但不要勉強,以免造成與同伴搶球的不利局面。
前場隊友要有很好的搶網意識,因為不能總指望后場殺球一拍致死的情況,實際上多數主動得分,是靠前場隊員的后一擊。
優勢局面下總的思路是:前場隊友通過高質量的網前球制造主動,后場隊友在主動局面出現的時候保持壓制,持續進攻,降低對手回球質量,在機會出現的時候,前場隊友后一擊結束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