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食療調養慢性胃炎
炎癥比較表淺,局限在胃黏膜表面一層不超過三分之一,稱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多表現為上腹脹痛、隱痛、鈍痛或灼痛,食欲下降、噯氣、泛酸、惡心等;而炎癥波及胃黏膜的全層,并伴有胃腺體萎縮者,則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當胃部的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時,應警惕癌變可能。如胃潰瘍的疼痛多為上腹部隱痛,呈燒灼樣或鈍痛,且疼痛的發作與進食有關,一般在飯后30~60分鐘出現,以后逐漸減輕。
如果疼痛失去了規律性,變為不定時發作,或成為持續性隱痛,應警惕癌變的可能。
專家教你食療調養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那么患了胃病應該怎么吃呢?其實食物和藥物一樣具有四氣五味,也要對應人體的寒熱虛實,如用之不當,不僅會食之無效,甚至還會有相反的作用。慢性胃病也一樣,食療也應辨證服用,才能發揮大的療效。
肝胃郁熱證
常見癥狀
胃脘脹悶,口苦口干有異味,大便偏干,胃痛心煩,舌黃厚膩,年輕人臉上易長痤瘡。
飲食調理
避免辛辣食物和煙酒、濃茶,少吃方便快餐、肉類和煎炸之品,多食銀耳羹、鯽魚糯米粥鯽魚2條,糯米50克,將鯽魚去腸雜后與糯米同煮粥,早晚餐食用,宜長期服用等。
每天吃適量蔬菜水果,如苦瓜、黃瓜、絲瓜、荸薺等清熱瀉火通便食物。
脾胃不和證
常見癥狀
進餐后胃中飽滿,打嗝泛酸,腹脹,食欲差。
飲食調理
犯病期間可喝些白蘿卜湯,或將蘿卜切細絲加花椒、大茴香炒燉,至軟爛食用;對于胃酸分泌過多者,應禁食肉湯,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