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有哪些危險因素
據衛生部發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范(2011年版)》(下為《規范》)介紹,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方面:COPD發病是遺傳與環境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遺傳因素
某些遺傳因素可增加COPD發病的危險性。已知的遺傳因素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歐美研究顯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與肺氣腫形成有關。我國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氣腫發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確。基因多態性在COPD的發病中有一定作用。
(二)環境因素
1.吸煙
吸煙是發生COPD常見的危險因素。吸煙者呼吸道癥狀、肺功能受損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顯高于非吸煙者。被動吸煙亦可引起COPD的發生。
2.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
當吸入職業性粉塵,有機、無機粉塵,化學劑和其他有害煙霧的濃度過大或接觸時間過長,可引起COPD的發生。
3.室內、室外空氣污染
在通風欠佳的居所中采用生物燃料烹飪和取暖所致的室內空氣污染是COPD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室外空氣污染與COPD發病的關系尚待明確。
4.感染
兒童期嚴重的呼吸道感染與成年后肺功能的下降及呼吸道癥狀有關。既往肺結核病史與40歲以上成人氣流受限相關。
5.社會經濟狀況
COPD發病與社會經濟狀況相關。這可能與低社會經濟階層存在室內、室外空氣污染暴露,居住環境擁擠,營養不良等狀況有關。
為什么要盡早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發展是一漸進性過程,早期階段呼吸道的病變損害較輕,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如呼出氣流受限呈部分可逆性,即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能改善,臨床癥狀也不明顯,因此是防治的佳時機,可能阻止病情發展。
例如有多年吸煙嗜好者,通過肺功能檢查發現呼出氣流受限,此時雖然可能并無咳嗽、咳痰癥狀,但已存在輕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能及早發現,堅決戒煙,并適當結合藥物治療,則病情能夠得到及時控制。
但是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發生忽視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現象,例如有吸煙習慣的人,對咳嗽和咳痰的現象常常掉以輕心,認為吸煙咳嗽、咳痰是普通現象,甚至覺得吸煙后咳出痰液是“清喉”,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呼吸道病變損傷越來越嚴重,呼出氣流受限也出現不可逆性。
即藥物治療欠佳,咳嗽和喘息癥狀明顯。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時機。因為隨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氣道阻塞加重,肺組織彈性損壞,達到不可逆轉階段,各種藥物都很難發揮作用,對健康和經濟都是很大損失。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慢阻肺呢
1、長期主動吸煙或被動吸煙的人群
慢阻肺患者約90%是吸煙者,但煙齡的長短與發病無直接關系。據統計,吸煙者的慢阻肺發病率為35.5%,遠高于不吸煙者的7.8%。值得重視的是,即使不吸煙,但經常吸入二手煙,同樣會導致慢阻肺發病。
2、長期在空氣污染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
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粉塵進入呼吸道可損傷氣道粘膜上皮,為細菌感染增加條件。另外,“生物燃料”的燃燒,比如燒柴,釋出的焦油同樣會引起慢阻肺。因此,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污染環境的人群需要格外警惕慢阻肺。
3、長期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
比如慢性支氣管炎癥、肺氣腫以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等疾病的人群。這些人群需要定期檢查肺功能,定期檢查不僅有利于反映疾病的治療情況,還可以及時調整治療藥物。
慢阻肺有哪些癥狀
1.慢性咳嗽
常為首發癥狀。初為間斷性咳嗽,早晨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間咳嗽常不顯著。少數患者無咳嗽癥狀,但肺功能顯示明顯氣流受限。
2.咳痰
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較多。合并感染時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少數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3.氣短或呼吸困難
是COPD的典型表現。早期僅于活動后出現,后逐漸加重,嚴重時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
4.喘息
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可出現喘息癥狀。
5.全身性癥狀
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郁和(或)焦慮等。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慢阻肺檢查的相關內容,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知道哪七項檢查可以檢測慢阻肺了吧,慢阻肺的癥狀大家都知道有哪些了吧,發現有慢阻肺的前期癥狀大家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