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松”開后,兩手臂才能內勁貫通,含胸后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勁由脊發就是這個道理。
但如果肩胛骨沒“松”開、內勁沒貫通,而是僅僅用意念執著妄想,往往會引起后背、脖子僵硬,身體不能中正,練到肩胛骨“松”開后,自然一點即通、一說就明,這是初學者必須注意的一點。
太極拳的運氣法
1、松是前提
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要想使自己的“氣”暢行無阻,首先一條是要做到身體的放松。拳論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這里強調了練太極拳要求身體從上到下、從里到外一定要放松。
“節節貫串”就是強調動作由形整而勁整,把人體的四肢和軀干視為三節,三節之中各節又可分為三節,節節再分。運動時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順節序而動就能達到“整”字訣的要求。
學習太極拳運氣,我們就要把握好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通過局部丹田的運氣來貫穿全身。
如能做到了這一點,那么虛靈就會自在其中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外面的動作,要由內勁(內氣)帶動,所謂內不動外不動,以氣運身,內氣鼓蕩,外形飽滿,身體上下兩個關節都要在意識韻指揮下,一節節松開運轉,如同一串珠子在抖動、在旋動。
2、意是主導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拙力,對初學者雖然有一定困難,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練拳時可以從“假想”人手,練習意氣的感知。
關于意念“假想”,如其樁法中講意念的“頭如線吊”、“雙手抱球”、“手按水中漂木”等等。這些意念活動的目的,主要為幫助初學者以抽象思維方式來正確地掌握姿勢,體會力量,抑制雜念,放松人靜。
太極拳是生命之學,它既練身又煉心,既重形又重意,性命雙修,整個修煉過程以意為主導,以丹田為核心。楊澄浦公云:“氣能人丹田,丹田為氣的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
太極拳一定要把腰勁(丹田勁)練出來,腰勁出不來,不管你怎么動都是“單擺浮擱”。有些人拳架外形練得也不錯了,可是細品其味,總覺得淡了許多。觀其打拳,動臂搖膀,動腰扭胯,總是扭扭捏捏,感覺別扭不雅。
結語:通過閱讀上文相信大家對于如何正確練習太極拳的松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松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要求,只有將太極拳的松練好了,其他的動作才能更加容易的做好,對于練好太極拳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