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屬于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修煉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那么太極拳的意念運用方法有哪些呢?太極拳教學有詳細的講解,現代人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下面隨著太極拳意念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的意念運用方法
太極拳主張用意念帶動身體四肢,修煉太極拳能鍛煉靈活的大腦思維,練習太極拳用意念引導四肢。
在內丹學中將“意念”稱之為“黃婆”,但這種意念絕非雜念,而被定性為“真意”,相當于唯識學中的末那識。武術中的意念運用多與氣功有相似之處,追求熱、脹、麻等生理效應。內家拳修煉之始自然也離不開此類的臆想,但久而久之,極易生患。
有一位給我劃過拳架的太極拳老師,因為非常強調用意行拳,且走架極慢,所以導致氣滯成弊,才過五十歲就患上了三叉神經炎、靜脈曲張、高血壓等病癥,健康狀況尚不及常人,壽祿亦不高。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如今以及放松身體,這樣才能啟發意念,在意念的作用下,使身體協調運動。
一、意既“媒”也
有讀者來信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應該是心意六合拳?還是六合心意拳?我認為兩者皆有道理,姬祖師精六合大槍,又入少林習心意把,將兩種功夫糅而化之,如稱之為六合心意拳,則是以六合之理統領心意把;如稱其為心意六合拳,則是以佛家典籍《俱舍論》的唯心理論主宰六合拳學。
心意拳譜上強調要在心意上下工夫,而束展、對掙拔長,丹田的轉動,一枝動百枝搖等練法,其實都是《易筋》、《洗髓》二經的衍生功夫。近百年來注釋《易筋》、《洗髓》二經者不下數十家,但多是在用意上著筆,尤其以周潛川先生為著。
意念是一種無形之力,上世紀80年代氣功熱時,有科研人員通過反復實驗發現:人經過特殊的訓練,可以運用意念控制體溫、心率。現代量子力學也證明,人的意念對物質的基本結構有影響作用,并將這種作用稱之為“海德堡的測不準原理”。
太極拳重視意念活動,全神貫注練習太極拳,能使大腦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緩解大腦疲勞,修復病灶。
內家拳中強調用意的首推太極拳,楊澄甫將“用意不用力”列為“太極拳術十要”之六:“練太極拳,全身松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此全是用意不用力”。以意念作用于經絡、血液和肌肉的微細的基本結構,久而成功,可以產生生物電流。由此近代太極拳名家樂幻智提出運用太極拳功夫練出“電人”的理論。
意念本身無形無象,但確實可以作用于有形之肌體,激發人的潛能。吳式太極主張循經守穴,確實提高了養生的質量。楊式太極老架主張行功走架時,想象手心各有一個小氣球,則能夠提高推手時的感應靈敏度。
心意拳的化境要求周身需練出靈勁!而我自身的修煉體悟是:要想練出靈勁就不能用意念,必須靠直覺和、靈感,也就是潛意識。
二、真意與潛意識
用意不用力,只是內家拳的入門功夫,要想練出周身六合一體、一觸即發的靈動功夫,則必須培養靈根,構建潛意識的神經體系,也就是傳統丹道中所說的真意。呼喚出真意來統領行功走架,才能練出上乘功夫。
所謂“真意”者,大概相當于現代心理學中的潛意識。潛意識能夠擺脫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程序,而形成直覺,在實戰搏擊中顯現出超常的應變能力。以我親身經歷的兩件事就很能說明:直覺對于武學修煉者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我曾癡迷于內家拳的器械修煉,每天下班后都在樓后小學的校園內舞刀弄槍。學校的值更人老程頭非常喜歡看我練雙頭蛇和十三把。但他多次在我練得大汗淋漓時警告我,這院子里可有蝙蝠窩,那東西聞著汗味就咬人,有毒!我怎能把那種小飛蟲放在眼里?在一個皓月當空的仲夏之夜,老程頭和幾個人坐在院子里喝茶乘涼。
我練完鞭桿后已是滿身大汗,于是停下來想喘口氣兒,突然腦后一陣涼風,一個尖銳的東西似觸非觸地撲到了我的后脖上,我本能地周身一抖,低頭轉身的同時手中的鞭桿就向身后抽了出去!一聲凄鳴,真有一只蝙蝠落在了地上。有人喊道:好功夫!老程頭卻說: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