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兩手轉環東復西,兩足橫行步法奇,來回運氣恒不已,雙懸日月照乾坤。
二、松緊的內外相合
拳論日:“節節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貫穿,虛靈在中。”拳理強調放松求勁,放松練習是太極拳的首要問題。能松能緊才為太極,爆發力產生于松柔的彈力,先松后緊的順序是科學的,它可以排除人們共性的僵勁。這需要很長時間磨練。求緊縮是比較好做的。但是,瞬息的松緊是不易完成的,非功久才能隨心所欲。
練太極拳進入辯證的“柔剛相濟”、“忽隱忽現”階段,求高度的放松和高度的緊張,始終能交叉著進行是不容易的。對立統一表現在松緊方面的人并不多。只有在意導下進行放松與緊張的訓練,才能求達。這種功夫才能經濟用力。
練拳時要細心指導動作的處處放松。松腰松肩松胯,更應注意內臟的放松。松腰是關鍵,只有放松練習,勁才能合住,柔勁才能求達,不會放松,就合不住勁,就會出現動作僵硬、停滯、呆板,呼吸不自然,胸悶心煩,肌肉長時問緊張,動作渙散。
打好松柔基礎,還應該研究怎樣內外同緊。當勁合為一體的瞬間發放時,要有意控制自己從頭到足,要有整體緊縮,將力度疾速有效發到擊點。
三、收發的內外相合
收與發的內外相合是太極拳的一個技擊特點,外形的收發,要與內臟的收發一致,有時雖外形不動,通過靜走內勁,收發不讓他知。
例如“掩手肱拳”,當形收時,重心移放在右腿上,屈膝,松胯。上肢虛靈頂勁,沉肩重肘。左手掩護在前,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放在腰間。兩肩臂都要放松。目視前方,內配吸氣增氣,隨著外形的塌腰,氣沉丹田,將內氣都集聚于腹部偏右側,嚴陣以待。
發勁時,隨外形蹬腿移換重心,借蹬地的反作用力,兩胯平行旋轉,丹田內氣先下行而逆反上輸,腰胯也平行加速,內氣由脊柱導送至擊點,左手先逆纏再順纏,抓握成拳后快速拉拽催力。右拳順纏走腰圍切線出方勁,內氣隨形而沖出拳頭。下肢變成左弓步時,拳正好打到擊點。同時,瞬息問全身合為一整勁,打后隨即松開,快速變柔走架。
當代人習練太極拳內外調和的保健養生功效
一、強心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練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用意”,用意識引導動作,使心神安靜,意念集中,機體放松,臟腑之間發揮正常的功能,從而取得相對平衡。
心神安定,可使思維敏捷,語言流利。心氣運行流暢,更能發揮其統轄血液循環的功能,減少和消除體內瘀血。血液通暢充盈,面色自然紅潤。
心臟不好的人,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加強心臟功能,堅持練習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二、養肝
練太極拳時,意境清靜,情緒安寧,以意行氣,內外放松,動作輕柔圓活,如春風楊柳,生氣盎然,可使肝氣舒和條達,從而肝體得養,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橫逆克土。
練拳時以意運氣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氣活血。眼神貫注動作,動作圓活連貫,對養肝明目、舒筋活絡大有好處。
三、健脾
練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宜鼓蕩”,內臟加強蠕動,好比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暢,飲食自然更香甜,能源增強,營養會更充足,肌肉便會更豐滿,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更旺盛,血液充盈。
結語:綜上所述,上文對太極拳的內外相合做了詳細的介紹,通過練習太極拳的內外相融,能提高太極拳境界,同時還能鍛煉身體,太極拳的內外相合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太極拳可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