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葛先生受邀參加國際太極拳邀請賽,并在比賽中嶄露頭角,獲得了拳、劍兩枚金牌。在大賽閉幕式上,葛先生還作為名家代表參加名家表演,與大師級名家同臺展示拳藝。
弘揚陳式太極,讓更多人受益
據葛先生介紹,陳式太極拳是剛柔相濟、螺旋纏繞、快慢相間的運動,具有“心靜如水,行松意緊,內外合一”的科學意境。
初學者一般學習一個月左右,可以掌握老架一路的75個動作,但是學太極拳貴在持之以恒,習練者只要肯吃苦,堅持天天鍛煉,把練習太極拳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由于拳藝精湛,又有多年的教拳經驗,追隨葛先生的習拳者已經有數千人。他們遍布各個行業,有教師、學生、醫生、教授、企業老板,還有很多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太極拳愛好者。
其弟子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太極拳比賽中多次獲得金牌、銀牌。在第七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上,葛先生帶領的12人代表隊表現突出,成績驕人,在傳統陳式太極拳比賽項目中奪得9金3銀1銅。
盧先生是臺灣人,在義烏有一家自己的公司,雖事業有成,但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高血壓、高血脂等紛紛中招,體重也達到了190多斤。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打太極拳的葛先生,于是,每周閑暇之時,盧先生便從義烏來到金華,跟著葛先生學習太極拳。
起初,盧先生堅持不了幾個動作,通過點滴積累,現在他每天堅持練習太極拳,已成為一種習慣,體重也下降到160斤左右,身體素質也逐漸變好。“現在他還帶動全家一起練習太極拳呢!”葛先生笑著說。
太極文化博大精深,看似純樸的拳技,卻富涵深厚的養生哲理,習練的是武藝,包含的是濃郁高雅的文化,練的是拳,修的是氣質和品德。
如今,若無特殊事情,葛先生每天清晨5點30分至7點30分,傍晚6點半至8點準時在公園里給學員們“教學”,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肯學,他都傾囊相授。
陳家溝太極拳的基本功
動靜
“動則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一開一合,出盡拳中這妙”。 太極拳的動是整體運動,并非一拳即是一拳,一腳即為一腳,動則必須全身都有動。
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則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周身相隨,如有一處不動,身便散亂。
這種動即是在意和氣統領下,內勁通過身手表現出來的高度協調,一動無有不動。
太極拳的靜并非單指動作的靜止,而是指思想的沉著、冷靜。所謂雖靜猶動,就是身手靜止,精神意識更加高度集中“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這種靜的作用有二。一是務令全身各部位合乎規矩。
二是假想面前有強敵,我保持鎮靜,身體各部位欲動未動,含騰挪之勢,一觸即發,雖靜猶動。
太極拳以靜御動的戰略,常被人理解成不能先出手。“彼不動,已不動”,只有在敵方出手之后我才還擊,這樣往往被動挨打,這是對‘以靜御動“的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