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照影
膀胱及尿道檢查是將導管插入膀胱,注入3%~6%碘化鈉溶液100~200ml,以使膀胱顯影的方法。主要用于診斷膀胱瘤、膀胱憩室、外在壓迫,如前列腺肥大等疾病。
氣體對顯示膀胱腫瘤、前列腺肥大等有良好效果。也可同時使用碘劑和氣體,形成雙重對比。將導尿管插入前尿道,或將注射器直接抵住尿道口,注入12.5%碘化鈉或15%~25%泛影葡胺,可顯示男性尿道的病變。在排泄性尿路造影終了,也可進行排尿期尿期尿道攝影,為排泄法尿道造影。對于尿道狹窄,導尿管不能通過的患者更為必要。
前列腺肥大(hypertrophy of prostate )或良性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臨床表現主要是排尿困難和排尿不盡,尿次增多。膀胱造影可見膀胱底部有弧形壓跡,或者看到腫物影向上突入,其邊緣常光滑整齊,也可略成為葉狀。后尿道受壓變形, 表現為伸長、狹窄和正常曲度增大。此外可見慢性阻塞引起的膀胱改變如錐形膀胱和邊緣不整齊等。
超聲診斷
超聲圖像是人體臟器及組織結構的聲學圖像,這種圖像與解剖結構及病理改變有密切關系,而且有一定規律性。但是目前的超聲圖像尚不能反映組織學及細胞病理學特征。因此,在診斷工作中,必須將超聲圖像與解剖、病理及臨床知識相結合,進行分析判斷,才能作出正確結論。
CT與MRI診斷
CT與MRI均適于診斷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但對于顯示病變向器官鄰近脂肪組織的侵犯,對于顯示前列腺內在組織結構,顯示中央區和周圍區以及移行區,MRI優于CT。
CT檢查膀胱,需適當脹滿,以區分膀胱壁與內腔。多飲水、生理鹽水、不排尿以充脹膀胱,方法簡便,但不夠準確。經尿道插管注入低濃度碘造劑、空氣或CO2氣充脹膀胱易顯示病變。
常規用橫斷面掃描,由恥骨聯合向上到骨盆上緣,層厚1cm。膀胱頂部或底部腫瘤或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好用冠狀重建。增強掃描可使輸尿管顯影,有助于鑒別增大的淋巴結,但掃描膀胱要在膀胱充盈造影劑的早期,因為過晚,膀胱內造影劑過濃,易發生偽影。
MRI除橫斷面外,需如作矢面或(和)冠狀面掃描,尤其是膀胱三角區病變。多回波掃描有助于判斷病變組織特點及向鄰近浸潤。
膀胱居盆腔前部,大小形狀因盈程度和層面高低而不同。CT上膀胱呈軟組織密度,厚度均勻。閉孔平面可見前列腺,呈類圓形,為均一的軟組織密度。中心小圓形低密度區為尿道。前列腺后方有肛門外括約肌,為軟組織密度。與前列腺界限不清,再上層面可見直腸,與前列腺分界清楚。膀胱底背側,與前列腺相連之精囊,呈兩側對稱外突的突出物。精囊與膀胱后壁的間隙為精囊角。
正常前列腺在T1WI上呈較低信號,比較均勻,T2WI上可顯示中央區、移行和周圍區。中央區信號稍低,周圍區因腺體含水量較大,信號較強,移行區很細窄,信號低。
醫生會通過按摩的方式給患者進行一些前列腺檢查,那么,在這個檢查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為避免因在檢查過程錯誤使檢查結果錯誤,小編總結了一下幾項需要注意的地方。
1.前列腺按摩指征要明確,一般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癥,如懷疑結核、膿腫或腫瘤則禁忌按摩。
2.按摩時用力要均勻適當,太輕時不能使前列腺液驅出,太重則會引起疼痛。
3.按摩時要按一定方向進行,不應往返按摩。不合理的手法往往會使檢查失敗。
4.一次按摩失敗或檢查陰性,如有臨床指征,需隔3—5天再重復進行。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男性前列腺檢查方面的一些知識。小編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尤其是對于工作及生活壓力大的男性來說,一定要定期檢查前列腺,這樣才能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拼搏、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