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一定的重要性,通過體檢,我們能夠隨時的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但是,健康科學的體檢是有針對性的,并不是說每個人的檢查項目都是相同的。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普及一下體檢小常識了,告訴大家如何正確體檢。
一般性的體檢項目并不能發現身體中的潛在疾病。因此,我們需要從年齡、性別、工種以及身體狀況等方面來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體檢計劃。讓大家了解一下健康科學體檢的針對性。
30歲后
頸椎病尤其青睞久坐的辦公族,建議經常感覺頸部隱隱作痛、活動不靈活的人,應該拍一個頸部正側位的X光片,觀察頸椎的情況;30歲開始,女性要做乳房檢查;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齒松動,吃熱的食物會敏感和酸痛等的人,建議做口腔檢查;年輕人還可以選擇性地查諸如肝功能、空腹血糖和尿素氮、肌酐等項目。
40歲時
男性在到了40歲的時候應在普通檢查項目上再加一項前列腺檢查。很大一部分人由于職業的特殊性,需要長久坐著,應針對性的進行前列腺檢查。40歲以上的人群在體檢時應做生化全套檢查。
45歲后
對于女性來說,45歲以后可以增加性激素檢查項目;腰部、骨盆、背部如持續疼痛,需要檢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質疏松;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壓的人,除了查空腹血糖外,還應作餐后血糖測試,做好預防措施。
50歲
50歲后經常會出現一些頭暈、頭痛、胸悶等現象。若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做一項腦補CT檢查,有利于及早排除腦梗塞、腦溢血的呢過現象。50歲以上的人群應進行腸鏡檢查,發現并切除洗頭。1年后進行復查。沒有問題的,可每隔2—3年檢查一次。
另外,武警杭州醫院腫瘤科三病區副主任李永強醫師還建議,對于長期疲勞的中老年上班族, 體檢中好加上防癌項目。癌變初發時如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則約有80%—90%的癌癥可以治愈。
正確間隔時間和檢驗項目
到醫院去進行健康檢查,應該間隔多長時間、檢查哪些項目呢?這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慮來作出選擇。
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
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中老年
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由于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內顯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者,應檢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條件,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醫生主持檢查,以便全面、系統地掌握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和對受檢者進行保健指導。參加體檢者自己應準備一個健康體檢手冊(或由醫院制備),每次都應認真填寫。
已婚婦女除進行上述檢查外,還應定期(每年1次)檢查子宮和乳腺,以便早期發現婦女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從事與有毒有害物質密切接觸工種的職工,還應定期專項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