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上了年紀,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大不如從前,因此發生疾病的幾率相對而言較高。所以,老人需定期進行體檢。那么,老人體檢都有哪些項目以及需要和注意的事項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具體說說老人體檢那回事。
老人體檢避免進入以下幾種誤區
誤區一
王大媽告訴記者,她打算找一家醫院挨個科室做檢查,“各個科室做一遍不就等于一次全面體檢嗎?”
但專家說,這種體檢方法并不科學。去醫院各個科室做檢查,雖然檢查內容和體檢中心可能并無區別,但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綜合分析。因為體檢機構在各項檢查結束后,還會對各項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而綜合分析的結果才是一份體檢報告的關鍵所在。
而目前醫院門診里并未提供綜合分析檢查結果的服務。另外,如果在醫院門診科室做檢查,除了需要不停地去各個科室掛號排隊檢查外,而且還可能因為與病人共用一套醫療資源,產生交叉感染。
而且,健康體檢和疾病檢查是兩回事,醫院門診檢查往往是以疾病診斷為出發點,如果檢查結果顯示正常,醫生一般不會對病人提出干預建議。
而健康體檢是在身體健康時主動到體檢中心對整個身體進行檢查,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檢查發現是否有潛在的疾病,以便及時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問題就要馬上復查確診。接受健康體檢的人,理論上應該是身體沒什么明顯異常的人。
誤區二
很多老人認為自己平時身體沒病沒痛,體檢時只要做基本的常規項目就可以。但專家提醒,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全身各系統器官的功能和結構都會發生退行性改變,老年人在體檢時建議增加以下項目。
心腦血管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到了59歲左右,心臟血液輸出量與20歲相比,約減少20%-30%,存在疾病高發的危險因素。
腫瘤篩查。人的年齡越大,接觸致癌物的幾率越多,發生癌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腫瘤是老年人中的多發病,其中惡性腫瘤已經成為人類致死的前兩位原因。
骨密度檢查。骨質一般從30多歲就開始流失,肌體對骨質中的主要成分鈣質的吸收能力逐漸減弱,等發生骨折的時候就已經流失了1/3以上的骨質。40歲以上的體檢者,如果出現腰部、骨盆、背部持續性疼痛,就需要檢查骨密度。
眼底檢查。不少疾病可通過眼底檢查而得以及時發現,如觀察視網膜動脈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動脈硬化甚至腦動脈硬化的程度。
口腔檢查。牙不痛絕不意味著牙就沒問題。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齒松動,吃熱的食物會敏感和酸痛等,都說明牙齒存在問題。
誤區三
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在體檢時不要擅自停藥,有些老人為了能夠在體檢中查明自己的身體情況,經常在體檢之前就擅自停藥。其實,只要在體檢的時候醫生,正在吃什么藥,醫生會對此進行正確的考察評估。所以,體檢前或體檢當天都不要擅自停藥。
雖然體檢時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不需要停藥,但是飲食方面還是需要注意一些的。比如說,體檢的前兩天注意飲食健康,不要喝酒、忌肝臟等血性的食物,注意飲食清淡。檢前一天晚上注意休息,檢查當天需空腹。做完采血和B超等項目過后再進食。
年紀大了之后,人的身體經常會出現問題,一旦錯過了佳的治療時機,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因此老年人及家人應提高疾病的預防意識,定期體檢。一般在50歲以后就應該半年做一次體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