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秘錄》記載:“潤能生精,澀能止精,更益腎火,兼烏須發,愈石淋,實溫補命門之藥,不必助以破故紙始佳,愈腰疼尤效。尤善安氣逆,佐人參、熟地、山藥、麥冬、牛膝之類,定喘實神。”《醫學衷中參西錄》言:“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
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諸癥。其性又能消堅開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腎敗不能漉水,小便不利。”
《本草經疏》言:“性本熱,惟虛寒者宜之。如肺家有痰熱,命門火熾,陰虛吐衄等癥,皆不得施。”
七、栗子
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的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宜食用。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明代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余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八、黑米
黑米性味甘溫,有益氣補血、暖胃健脾、滋補肝腎、縮小便止咳喘等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體虛乏力、貧血失血、心悸氣短、咳嗽喘逆、早泄、滑精、小便頻等患者食用。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黑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淀粉、脂肪、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鎂、鋅等礦物質和天然黑色素,是谷類食物中的佼佼者。
九、蓮子
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固精止帶,補脾止瀉,益腎養心。用于遺精滑精,帶下,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癥。
十、黑豆
又名烏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劓適合腎虛者食用。腎虛所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各種調味品后食用。
此外,黑豆制成的豆漿、豆腐等豆制品,也是腎虛所致的須發早白、脫發患者的冬季食療佳品。李時珍說:“黑豆人腎功多,故能治水腫,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中醫認為,黑豆有養陰補氣、滋腎明目、除濕及調中下氣等功用,為滋養強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