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2.紅薯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3.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谷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養肺的食物
1.銀耳
可做菜肴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可治療陰虛肺燥、咽干口渴等癥。
2.蘿卜
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
鮮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等。柿子所具有的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的功效,適合冬季食用。
調理五臟的佳時間
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結語:五臟也是需要好好保護的,我們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那么除此之外,怎么通過食物來調理五臟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編的介紹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