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野味的認識誤區
人們之所以追捧野味,主要還是對野味的認識不足造成的,單方面的認為野味營養價值更高或認為野味更具有滋補作用。事實卻并非如此,下面我們一同來了解野味的一些認識誤區。
1.野味并不滋補
野味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滋補,有一半的人選擇吃野味,是好奇心和炫富心理導致,還有不到一半的人是因為傳聞中的滋補效果。
食物的營養主要分為六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水和無機鹽,食物營養的高低取決于其中營養元素的含量和比例,而任何某一種食物都不可能滿足人體所有的營養需求,野味也是同樣的道理。
2.野味和家養動物營養價值的沒有區別
人們之所以選擇野味是認為人工養殖的營養價值低,或者認為養殖的動物會有添加劑,其實不然。
首先,養殖的動物肉可能更具有營養價值,養殖動物肉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并且為了提高產品質量,現在人在養殖的時候會科學的提高營養比例。
其次,養殖的動物肉更加安全放心,因為養殖的動物從幼崽時期就需要注射疫苗,防止出現人畜傳染的疾病。另外,養殖動物在出售的時候需要通過嚴格的檢疫檢查,從而保證消費者健康。反之,野味則沒有經過檢疫部門,更容易攜帶致病物質。
所以,野味并非想吃就可以吃,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滋補身體。
結語:文章開頭我們就提到了四川這位男子囤積了十噸的動物肉,一般肉類如冷藏也就能保存1-2天,如果在零下28攝氏度的情況下可以保存3-12個月不等。而野味存儲時間長,毒殺和自身攜帶毒素,容易含有寄生蟲等等,這些都導致了野味對人體的危害,所以好不要吃野味不僅為了保護動物,也是為了自身健康。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