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應當重點防范?
近十年來,世界各地的肺癌發病率均持續激增。據媒體報道,中國臺灣地區報告,癌癥時鐘已經是有史以來快,平均每5分26秒就有1人罹患癌癥,而肺癌所占比重位列第二。
但值得思考的是,臺灣地區的肺癌死亡率一直不高,而大陸的情況卻截然相反,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新數據,2015年我國肺癌新發病案例數約73.3萬,死亡病例數約61萬,無論發病數還是死亡數,肺癌均排在惡性腫瘤第一位。
肺癌生存率與首次確診時的疾病階段高度相關。遺憾的是,肺癌是所有癌癥類型中總體五年生存率幾乎低的癌癥類型,僅為17%。如能在早期階段確診,則五年存活率會顯著提高。
肺癌的早診早治是預防與應對肺癌工作的關鍵。公眾要加強自我防護意識,特別是高危人群。
建議年齡在50歲以上,吸煙史20包/年以上,有腫瘤家族史和既往有肺部疾病史,以及長期從事職業暴露的肺癌高危人群,都應該定期進行胸部CT檢查,能夠早期發現更多的早期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與吸煙相關的小細胞肺癌的篩查,則需要結合支氣管鏡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
(1)咳嗽
為常見的早期癥狀,腫瘤在氣管內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黏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黏液痰。腫瘤引起遠端支氣管狹窄,咳嗽加重,多為持續性,且呈高音調金屬音。是一種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當有繼發感染時,痰增高,且呈黏液膿性。
(2)咯血
由于癌腫組織血管豐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見,多為痰中帶血或間斷血痰,常不易引起患者重視而延誤早期診斷。如侵蝕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喘鳴
由于腫瘤引起支氣管部分阻塞,約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鳴音。
(4)胸悶、氣急
腫瘤引起支氣管狹窄,特別是中央型肺癌,或腫瘤轉移到肺門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壓迫主支氣管或隆突,或轉移至胸膜,發生大量胸腔積液,或轉移至心包發生心包積液,或有腺麻痹、上腔靜脈阻塞以及肺部廣泛受累。
均可影響肺功能,發生胸悶、氣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發性氣胸,胸悶、氣急更為嚴重。
(5)體重下降消瘦
為腫瘤的常見癥狀之一。腫瘤發展到晚期,由于腫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減退,可表現為消瘦或惡液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