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骨科手術需要涉及到活動的關節,在這些部位的內植入物,需要及時取出。例如踝關節骨折中的下脛腓聯合螺釘,植入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下脛腓韌帶的牢固愈合,由于下脛腓關節是一個微動的活動關節,因此在患者下地行走前需要取出下脛腓聯合螺釘,若不及時取出的話,會產生螺釘斷裂,以至于難以取出。
足部跖跗關節骨折脫位進行手術治療需要使用螺釘或鋼板固定,跖跗關節同樣屬于微動的活動關節,在行走前需要將螺釘取或鋼板出,否則也將發生內植入物斷裂在人體內,難以取出。
在某些情況下,部分內植入物的螺釘會發生松動,松動的螺釘會逐步退出,直至在皮膚表面可觸及螺釘的尾部,嚴重者甚至可形成內褥瘡,這樣的內植入物需要及時取出。
內植入物雖然經過抗原處理,但對于人體來說仍屬于外來異物,容易在內植入物處發生感染,若不取出內植入物,感染通常無法控制。因此當內植入物發生感染,需要及時取出,否則感染將難以控制。
通用內植入物
除了以上兩類內植入物,大部分臨床所用的內植入物介于可取可不取之間,取與不取需要綜合考慮到內植入物的材質、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以及內植入物植入的部位。
內植入物的材質
目前骨科臨床上主要應用的內植入物材質有兩種:鈦合金內植入物;不銹鋼合金內植入物。
不銹鋼合金內植入物大的問題在于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如果患者因其他疾病有需要進行磁共振檢查需求的,在進行磁共振檢查前需要將內植入物取出。鈦合金內植入物一般來說對磁共振檢查并無影響,僅僅從能夠進一步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來看,不銹鋼合金內植入物需要取出,鈦合金內植入物不需要取出。
患者年齡和身體狀況: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若患者年紀較輕,身體狀況較好,一般來說需要將內植入物取出;若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狀況較差,評估患者再次麻醉和手術的風險較大的話,不建議此類患者冒如此大風險取出內植入物。
內植入物的部位
人體有多塊骨骼,骨科手術部位各不相同,內植入物也隨之固定于不同的骨骼、不同的部位。其中某些骨骼周圍神經血管密集交錯,人體第一次手術時通常解剖結構較為清晰明了,術中依照解剖結構進行分離保護的情況下,一般不會損傷到神經血管,但當進行第二次手術取內植入物的話,由于首次手術會導致機體疤痕組織的大量增生,血管神經的解剖結構容易變的紊亂不清,在手術中非常容易損傷到。因此如無特殊必要,在這些部位的內植入物不建議取出。
如何預防骨折
如何預防骨折骨折是指由于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據研究顯示,老年人髖部骨折后,死亡率高達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髖骨骨折被稱為老年人的“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發生髖骨骨折后,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只能長期臥床,甚至在一年內出現死亡。因此提早預防骨折是至關重要的。日常生活中預防骨折的有效措施
1、加強體育鍛煉
練習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能力。此外加強運動健身還可以增強骨骼的硬度,防止以外的骨骼脫臼。對于一些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朋友應咨詢醫生意見,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運動。
2、老年人走路小心
陰雨天或者路面濕滑應盡量走在草地上。同時,合理選擇穿鞋對預防骨折也有幫助,多穿低跟鞋、運動鞋可以大大降低骨折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