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補水要及時正確
夏季氣溫高,人體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會流失比較大,因此必須及時補充水分。但是補充水分光及時還不夠,尚需注意“正確”二字。專家指出,符合衛生標準的礦泉水是夏季補水的理想來源,除了補充組織細胞喪失的水分外,它還能夠給人體補充一些隨汗液排出而流失的無機鹽礦物質,可謂一舉兩得。
對符合衛生標準的純凈水,特別渴的時候是不錯的補水來源,但因為其中為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被過濾掉了,沒法給人體補充汗液中流失的無機鹽,所以暫時止渴可以,長期依賴則不利于健康。此外,補水的量也要正確。通常說的“每天要喝8大杯”其實不科學,因為每個人失水量不同,需要補充的量自然各異。基本的標準是讓自己不口渴、眼瞼豐潤有光澤。如果過量飲水,一來加重腎臟負擔,二來飲水過多反而會造成水中毒,損傷健康。
夏至養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癥。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癥,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痛經等病癥。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癥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三、忌夜臥貪涼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長壽,特來請教養生大師彭祖。彭祖隨此人到其家中細細查尋,發現這家臥室中的墻壁上有一個孔洞,這個孔正對著睡覺之人的頭部,彭祖就讓人把那個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長壽了。
原來,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
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后扇風取涼,否則,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痹等病癥,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