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錯位使橫突移位,或頸椎錯位損傷引起無菌性炎癥,均能導致交感神經節后纖維興奮,而發生腦血管痙攣。
若此種刺激持續存在,會繼發性影響腦血管舒縮中樞功能,而發展成為全身小動脈痙攣,使血壓持續升高。
多數病人常有頭痛、頭暈。
危害六 頸椎病可引起胃脘不適
頸椎病患者,尤其時交感型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都會有惡心、泛酸、飽脹、噯氣、嘔吐、納谷不香、胃中嘈雜、不思飲食等胃脘不適征象。
這主要是因為當頸段脊髓的硬脊膜等組織受到壓迫和刺激時,交感神經的反射而出現的臨床表現。
退變失穩的頸椎發生錯位,影響到椎動脈致腦基底動脈缺血,造成延髓缺血而發生惡心(嘔吐中樞在延髓外側網狀結構的背部)、頭昏。
若頸3~5橫突錯位而損害到膈神經,則會出現頭昏、惡心、嘔吐、并伴上肢疼痛不適。
有專家觀察到頸3~5橫突錯位,尤其是鉤椎關節側擺式錯位,可引起呃逆。
同時,中上段頸椎錯位影響到膈神經、椎動脈,還可引起上腹部飽脹、噯氣、食量減少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危害七 頸椎病可引起肢體腫脹
腫,是指肢體浮腫。脹,是患者感到膨脹的感覺。肢體腫脹可出現在各型頸椎病中。
頸型頸椎病患者,早期在頸、項肩背部出現腫脹,這是因為局部的神經肌肉受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后所產生的水腫所致。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作期,頸肩上肢腫脹,并伴有灼痛,是因為神經根水腫造成。
交感型頸椎病患者,會出現上肢腫脹,開始時局部皮膚溫度降低,怕冷,遇冷有刺癢感覺,繼而出現紅腫,疼痛加重,這是因為上肢血管的痙攣造成。
脊髓型頸椎病上肢會出現腫脹,皮膚發亮,活動障礙,甚至失用,這是由于脊髓受壓造成。
危害八 頸椎病可引起胸痛
由頸椎錯位而造成頸交感神經節功能紊亂,頸上、頸中、頸下心支受到刺激而致興奮,導致心律失常和血管痙攣,終造成心絞痛的臨床病例已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