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動作做兩遍。
功理作用
第十式 云端白鶴
鶴,古稱“長壽仙禽-依平鳥”,故常用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
這一式動作中,腳趾上翹,壓迫足三陰、三陽之井穴,故有助于暢通足六經脈;合谷捻大包,即有助于潤腸化結,又助于和胃健脾。兩手頭上抖腕亮掌,有助于通調三焦、疏通水道。
注意事項
⑴第1拍,蹺趾充分,合谷捻揉大包穴時,宜舒胸直背,百會上頂。
⑵第2拍,兩腿下蹲腿部內側宜相靠;兩掌左右分擺時,宜從左右兩腕相靠開始,掌指依次卷曲,要求做到“四折”,連綿不斷。
⑶做第3拍時,百會上頂,帶動整個身軀向上,兩手抖腕亮掌時,中指端與肩穴上下基本對齊。
⑷做第4拍時,沉肩垂肘帶手下落,將氣沉入丹田(指關元)。
第十一式 鳳凰來儀
“鳳凰來儀”意思是鳳凰飛舞而有儀容。
這一式中,轉身旋臂,有助于暢通任、督及手三陰、手三陽經脈。屈腕成勾手,由于對手三陰、三陽經之井穴、原穴產生良性刺激,故有助于改善心、肺、大、小腸等臟腑的機能。腳趾抓地,由于對足三陰、三陽經之井穴、原穴產生良性刺激,故有助于提高肝膽、脾胃、膀胱、腎等臟腑之機能。
動作
上身左轉45度,兩臂內旋,擺至與肩平后手心向上移到胸前。
身體下蹲,左腳繃腳上步,由虛步變成提步,重心前移,兩手逐漸成勾手,向身后勾掛,目視左前方。
重心后移成虛步,前腳尖上翹,兩勾手變掌,十字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掌心朝內,合于胸前。身體轉正,目視前方。
兩手轉掌心朝外,經面前分開,手腕與肩高。 左腳并攏,兩腿伸直,兩手下落,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右式動作與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注意事項
⑴第1拍,百會上頂,身體中正,以腰脊之轉動帶動兩臂側分、前擺。
⑵第2拍,由虛步變成前腿伸直,后腳跟提起的動作,要體現出連貫圓活的特點,兩勾手的屈腕宜短暫,并稍用力。
⑶第3拍,兩手經胸前、面前左右分掌時,宜舒胸直背,松腰斂臀。
⑷第4拍,左腳向右腳并攏,宜百會上頂帶動整個身軀直起。
⑸意守丹田,輕吐“呼”音。 第十二式 氣息歸元
動作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臂內旋擺至體側,兩掌隨兩臂外旋,手心朝前。
呼氣,氣沉丹田,兩腿半蹲,兩掌合抱,收于腹前。
同樣動作共做三次,第三次后一動時,兩手疊于丹田,男性左手在內,女性右手在內。
功理作用
第十二式,氣息歸元。關元位于任脈之上,屬丹田之一穴,它是足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中醫稱之為“長壽大穴”,具有顯著的保健作用。故以意引氣歸關元,有助于壯中氣、補元氣、滋養臟腑、平調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