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氣功怎么進行體悟
首先,氣功體悟是中醫學術體系得以形成并逐步完善的根本因素。
中醫學從簡單的治療經驗的積累發展到理論的形成并進而完善成為完整的學術體系,無不得力于氣功。
由實踐到理論是需要人的認識的。
中醫學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是建立在氣功體驗與深刻領悟基礎上的。
通過練功體驗,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意識到了氣的存在、運行,并進而認識到氣對人體生命的重大意義,結合其他方面的知識,逐步形成了中醫學的核心理論——精氣神理論。
在此基礎上勾勒出了氣化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等理論。
其次,中醫學術特色要求中醫學者必須是氣功修習者。
因為指導中醫臨床的理論是在氣功體驗的原始基因下形成的,這種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的學術思想,其特色在于時刻顯示著對氣功體驗的不可或缺性。
望聞問切、司外揣內的診斷技巧向中醫學者提出了嚴格的素質要求,他們應該具備“見一葉落知天下皆秋”的大智慧,應該具備高層次的思維方式。
大智慧來源于高思維,知識有別于智慧,對于中醫學者要求的應該是后者。
至于針灸推拿等治療技術更是少不了氣功的參與。
即使處方遣藥,也受人的思維支配。因此,中醫學者必須是練功有成者。
再次,氣功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氣功視為方外小技,只是近代以來的事情。
追溯歷史,中醫學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拋棄這一部分內容。
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列舉的當時普遍采用的五種治病方法——砭石、毒藥、灸爇、九針、導引按中,氣功(導引按)亦屬其一。
《靈樞·官能》篇講述如何得其人,任其能時,將人分為七種——明目者,聰耳者,捷疾辭語者,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疾毒言語輕人者,爪苦手毒為事傷人者。
其中“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
導引行氣毫無疑問是氣功,《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亦講:“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
唾癰咒病也屬于現今所廣泛流行的氣功治病法。歷代醫學教育機構都設有咒禁祝由科。
歷代醫家都重視氣功為中醫學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是近代以來,受到沖擊。
解放后雖重新得到重視,卻又山重水復,頗多枝節。到目前為止,才逐步被重新納入中醫學科范疇。
(1)要有堅強的信心和決心。信心對癌癥病人來說就是一種信念。
只有相信練功能康復,才去選擇練功,一旦選擇練功康復就要下定決心進行到底。
(2)練功要求持之以恒,這就是人們常言的恒心。
胃癌病人練功比普通人練功要付出更大的心血,而且不論天晴下雨,刮風下雪,過年過節,都要堅持。
盡量選擇空氣新鮮,人群較少比較安靜之處練功。
(3)選擇功法由淺入深,不要急于求成。
有一些病人因基本功法所練時間太短就選擇難度較大的功法,自然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有一位患者堅持練自然行功2年后才選擇其它功法,一直練功10年余,不但完全康復,還照常上班。
(4)時間選擇因人而異。有人強調要每次練幾個小時,其實不然,每個病人體質不一樣。
所能堅持的時間就不一樣,如練郭林新氣功每次達1小時就可以了,一天總時間好能在3~5小時,早中晚練功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