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就動機偏低,重視成就過程導致自我意識淡薄
每一個生活在社會現實中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方式和適應社會的方法,人人都從自己的特殊角度和位置確立自己的動機、實現自己的目的。對于職業女性來說,社會要求其內化和產生較低的成就動機,并使之固定下來。這盡管不符合提倡男女平等的現實,但卻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例如,職業女性常以別人的需要為滿足,而男性常以自己的工作成就為滿足。職業女性的成就動機在主動性、自覺性方面確實不如男性。有時成就還能引起女性的焦慮。我國女作家蕭紅,文筆悠揚,以《呼蘭河傳》而蜚聲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可當她遇到夢中的白馬王子后,隨即沉湎于愛情之中,擱置了寫作,幾近失去自我。她的成就動機在她的一生中屢次隨愛情的沉浮而沉浮使其蒙上了濃重的悲劇色彩。
有報載一位很有成就的女市長為了顧全丈夫的自尊,毅然辭去了市長的職務。如果讓男女來對成功和成就作詮釋,那么他們往往會分別把成就理解為“結果”和“過程”,因為職業女性常常強調行動過程的重要性,男性則重視行動的結果和效果,時時為行為的結果所強化。在成功的道路上,許多職業女性并不缺乏才華、能力和機遇,而是缺乏自我情緒的意識和能力,缺乏控制自我注意力的意識和能力,故而與成功失之交臂。
2、社會的不同評判引起承載壓力的過重
社會對男女有著不同的評判,用這一視界來解讀社會性別,無論男人和女人,只是一種能指符號,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圈中,乃至在不同的場合中,這一符號會產生位移,實現不同的指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職業女性處于兩難境地,形成雙重人格,一方面詛咒傳統;一方面常常不自覺的充當傳統的衛道士。如不善于張揚、宣傳自己,壓抑參政欲望。
在事業與家庭間陷于兩難,職業女性面臨更大的雙重角色的壓力,既要與男性一樣面對職業場上的激烈競爭,又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成功的職業女性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遠比男性要大得多。她們一方面絞盡腦汁想辦法,急于要求別人成全自己;一方面,過分注重獲得大家好感而為自己焦慮不堪。同時她們又盡可能維護自己的形象,盡善盡美,心累卻又不適宜的苛求和拔高自己,難以正視自己的能力有限與本身就存在的限制。
在人際交往中,職業女性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這就是為什么被測驗的職業女性的獨立性分值普遍低的主要原因。
3、角色期待的多重性影響了價值觀念的多元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女性的價值觀念是復雜的、多元的。社會、家庭對職業女性提出了多種多樣的要求。孩子要求媽媽:生活上象保姆、學習上象老師、感情上象朋友;丈夫要求妻子:事業上是助手、生活上是依靠、感情上是寄托;工作單位要求女職工:好學上進、工作出色……因此,職業女性面臨多重的價值標準,常常因角色身份處理不當而顧此失彼,便產生了混沌的多元的價值觀的沖突:崇高的事業是人生的大幸福,是人生的高價值;人生的幸福和價值在于建立一個和睦溫馨的小家庭;人生的價值既在于家庭的幸福,又在于事業的成功。
職業角色、家庭角色一肩挑,樣樣都做的好。她們所承擔多重角色期待,哪一個都不能怠慢。職業女性極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失敗:如果只是在職業領域里表現優異而家庭內的“成績”不突出,那不但別人為之遺憾,她自己也要自責內疚,總之算不得完美。
作為理想標準的完美是神話,作為現實要求的完美是苛刻。職業女性在多重角色期待下的壓力,人生難免需要取舍,不管愛家還是敬業,只要人格完美、內心自足就好,不必太辛苦。因為,真正能使女性擺脫困境的,也只是女性自己。說白了優秀的女人比優秀的男人更優秀。
三、構建職業女性健康的心理因素
職業女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源于國家發展的需要。任何國家的發展與發達、任何民族的繁榮與富強,都離不開女性——尤其是職業女性的貢獻,身處轉型期的中國,職業女性事實上擁有著更多的展示其自身才華的廣闊空間。有人說,一個國家的經濟騰飛,要有兩個飛輪,一是科技,一是管理,這兩個飛輪的軸心是人才。而健康心理是女性成才的基本內因。
1、拓寬知識層面
競爭靠實力,途徑是知識化。職業女性與非職業女性的主要區別,并非在于是否“職業化”,而主要在于是否實現了“知識化”。職業女性只有實現知識化,才有可能抓住社會迅猛發展時期的發展機遇。首先應堅持理論學習,以努力認知社會現代化的規律。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是研究事物規律的基礎,研究社會規律,尤其是現代化的規律,是職業女性成才與發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