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養生”應該算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重要指導思想。“靜養生”能夠保持精神狀態寧靜祥和,對于身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體育運動與食用滋補品等則是第二位的事情。據了解,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國人,差不多都用 “以靜養生”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養生實踐。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奉行 “靜養生”的理念,并且好多人都取得了健康長壽的養生效果。
“靜養生”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代中國的先哲們,尤其是道家的先哲們,十分重視 “靜養生”,他們對 “靜養生”的理論作了十分清晰的闡述。《黃帝內經》中說, “靜養生”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并且還主張,一個人只要能以一種 “恬淡虛無”的胸懷來對待名利得失,并且能將向外追逐的精神都收回來,多多關照自己的身心,那么就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從而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
以上這些信息都在告訴我們:修養自己的心性,從而少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就能經常以一種豁達開朗、寧靜祥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正是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夠產生巨大的養生效果。
那么如何實現靜養生呢?要實現 “靜養生”,首先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從而使自己能夠很超然地來看待人生的得失、恩怨;能夠頓悟名利得失、恩恩怨怨都是身外之物;能夠將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和小矛盾,看作是可以忽略的東西。
關于 “靜養生”,你還可以端坐下來,從而使自己的心靜下來,將雙眼微閉,意念微守下丹田,接著凝神聽自己的一呼一吸,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享受美好的陽光,這時如果心里有雜念,不必理會它,繼續凝神聽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就會進入安然寧靜的境界。每天用半小時到一小時練習,這對于維護身體的健康或治療疾病都十分有效。
對于正在為生存而奮斗的中青年人,練習 “靜養生”可能有點困難。但是,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將是非恩怨、名利得失看得淡一些,練習 “靜養生”還是很值得的。對于已經從為事業而奮斗的征程中退下來而進入老年階段的人,更需要很清醒的認識,身心健康是頭等大事。
練習 “靜養生”,可以在改變人生觀的前提下,再修煉一些修養心性的功夫,堅持不懈,一定可以增強 “以靜養生”的養生效果。事實上,莊子的坐忘功是一種較好的修養心性的方式,建議朋友們堅持試試看。
“生命在于運動”是一種 “以動養生”的養生學,經過不斷的傳播和實踐,這種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奉行。從而使人們一想到養生,就會下意識地想到運動,于是興起了爬山熱、跑步熱、做操熱、跳舞熱……甚至很多人都逐漸忘記了,古人曾經給我們留下了一份 “靜養生”的養生文化遺產。
運動養生的觀點來自于 “天人合一”的理論。《周易》將宇宙天道運行變化的自然屬性投射于人生,歸納出 “動而健,剛中而應”,“剛以動,故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這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也包括以運動的觀念來對待和養護人類自我的生命和身體。在這種主動養生思想影響下,一些古代養生家反對 “靜息將養”,主張運動強身。
“生命在于運動”這個養生理論的根本缺陷,就是它完全忽視了“靜養生”的重要性,而中國 “靜養生”的傳統養生學,雖然將靜擺在第一位,但是并不反對動。
它只是主張,養生的主要方面應該是心性的修養,通過心性修養,改變自己的世界觀,使自己能夠擺脫名利恩怨羈絆,從而使心境能常處于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第二位是適當的運動及服用必要的藥物與營養品。因此,“靜養生”也認同 “生命在于運動”。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養生的冬季原則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對于動靜養生其實是有不一樣的了解的,動靜養生是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也要學習這種養生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