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移植及基因治療
細胞移植是將自體腎上腺髓質或異體胚胎中腦黑質細胞移植到患者紋狀體,糾正DA遞質缺乏,改善PD運動癥狀。酪氨酸羥化酶(TH)和神經營養因子基因治療正在探索中,是有前景的新療法。將外源TH基因通過exvivo或invivo途徑導入動物或患者腦內,導入的基因經轉錄、翻譯合成TH,促使形成DA。目前存在供體來源困難、遠期療效不肯定及免疫排斥等問題。
外科治療
立體定向手術治療PD始于20世紀40年代,近年來隨著微電極引導定向技術的發展,利用微電極記錄和分析細胞放電特征,可精確定位引起震顫和肌強直的神經元,達到細胞功能定位,可顯著提高手術療效和安全性。手術可糾正基底節過高的抑制性輸出,適應證為藥物治療失效、不能耐受或出現運動障礙(異動癥)的患者,年齡較輕,癥狀以震顫、強直為主且偏于一側者效果較好,術后仍需用藥物治療。
康復治療
對患者進行語言、進食、行走及各種日常生活訓練和指導,對改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晚期臥床者應加強護理,減少并發癥發生。康復包括語音語調訓練,面肌鍛煉,手部、四肢及軀干鍛煉,松弛呼吸肌鍛煉,步態及平衡鍛煉,姿勢恢復鍛煉等。
一、遺傳原因
家族式帕金森綜合癥病患者的出現說明遺傳也是該病發作的因素之一。調查發現,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的幾率明顯比普通人高。臨床上,多數帕金森患者是散發存在的,也說明還有其他因素。
二、年齡因素
研究發現,患帕金森病的患者腦內多巴胺減少程度遠遠高于正常衰老水平,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腦內多巴胺數目不斷減少,調節水平也在下降,說明年齡也是引起帕金森發病的原因之一。
三、腦部感染
患腦炎的患者,如甲型腦炎,多在痊愈后有數年潛伏期,逐漸出現嚴重而持久的pd綜合癥。其它腦炎,一般在急性期出現,但多數癥狀較輕、短暫。
四、腦動脈硬化。
腦動脈硬化是帕金森病的一種誘發原因。患者的腦干和基底節發生多發性腔隙,影響到黑質多巴胺紋狀體通路,神經系統障礙,從而誘發該病的出現。
五、疾病因素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因另一種疾病而引起的,因此疾病本身也可以成為引發帕金森病的病因。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抑郁與非多巴胺能神經元生化改變有關,是一種器質性抑郁。抑郁的發生與病情及病程有關,病程越長,病情越嚴重,抑郁發生率越高。癥狀嚴重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郁藥物。
總結:我們剛剛了解了帕金森的癥狀,病因和治療的方式。現在也知道帕金森的危害,也知道此病是不容易治愈的,只能在平時自己注意多運動,一般會患病的都是中老年患者,并有一定的遺傳性。建議平時注意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