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脾虛吃什么補脾好
寶寶脾虛飲食很關鍵,建議吃有補脾益氣、開胃消食功效的食物,補脾從飲食出發靠譜。從營養學的角度人必須吃某些食物,寶寶可進食粗糧后需注意。
小兒脾虛證在臨床中越來越多,所謂“脾虛”即指小兒面色萎黃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殘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時易反復感冒。要徹底治愈脾虛證,需服較長時間中藥,小兒多不能堅持,所以家長就非常關心平時多給孩子吃哪些食物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
小孩脾虛主要指標
(1)食欲不振;
(2)大便失調(包括泄瀉,大便雖成形,次數增多或大便難解);
(3)面色萎黃少華;
(4)形體消瘦(體重低于正常同齡同性別平均值10%);(5)舌質淡,苔薄白。
脾虛的幾個階段
剛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體里郁熱,出生后表現為胎毒、如黃疸、鵝口瘡等。這實際上是脾熱引起的胎毒。古代中醫有拭口的傳統,根據胎毒情況用甘草或黃連拭口,即用紗布蘸這些水給寶寶含。并不是所有寶寶都會有胎毒,但有胎毒的寶寶沒有及時處理很容易造成脾虛,傷了脾胃,造成發育緩慢。所以很多得過黃疸的寶寶后來容易長得慢。這是第一個脾虛的機會。
第二個是3個月左右,這時候因為食量增加,而且一些家長長期過量喂養,造成脾胃積勞成疾。也有因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也有飲食過分的原因。這時候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等原因。看寶寶的舌苔都會白厚,因為脾胃積食了。這時候并沒有問題,嚴重的問題是這時候處理不當造成的。多數寶寶這時候腹瀉、濕疹、鵝口瘡等問題,都因積食造成脾胃濕熱導致。但一般的治療方法是外用藥,或吃止瀉藥或當腸炎治用抗生素,這時候應當消積去濕熱,王氏保赤丸就可以解決,另外用薏米粥可以去除濕熱,雖然慢,但能起到長期的效果。
第三個脾虛的機會是添加輔食之后,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觸多,容易積食、著涼等原因導致腹瀉。這時候主要是幫助消化,吃益生菌和其他幫助消化的東西。
第四個機會是1歲以后,寶寶有了自主選擇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沒有調養好,寶寶現在暴飲暴食, 會導致脾虛,這時候導致脾虛的多數是看上去身體健康、食欲旺盛的寶寶 。在這個階段,這類寶寶容易表現出愛發燒,特別是表現為熱癥的發燒,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情況。這時候要注意的是控制飲食,及時發現積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