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上中老年人盡量不踢毽子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盡量避免踢毽子運動,尤其是肥胖的人,因為壓在支撐腿膝關節上的重量會更大。如果一定要踢,就要注意控制時間,避免玩花樣動作,特別是支撐腿頓地起跳后做“飛腳”踢毽動作,這對膝關節傷害更大。
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
如果患有高血壓或者心臟病這種嚴重疾病的患者,好要謹慎參加。如果一定要參加,那么好把握好度,千萬不能夠過量。否則不僅不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這種人群在踢毽子之前,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時間和運動方式,一定要由簡到難、由小到大。
放松心態
踢毽子僅僅只是一種游戲,所以不要抱有很強的輸贏之心,否則不僅不能夠達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反而出現意氣之爭,好朋友之間鬧得不歡而散。
踢毽子這話總運動從古時候開始就有了,并且受到了民眾的喜歡,所以一直流傳到了現在。踢毽子的好處有很多,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不僅能夠調節心情,同時也能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且踢毽子的時候需要運動到全身眾多的肌肉與關節,所以能夠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
老人踢毽子的注意事項
現在也有很多老年人喜歡踢毽子,尤其是現在天氣變暖了,我們看到在廣場上踢毽子的老人更多了。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尤其是有膝關節病史的人,如外傷、摔過、扭過,踢毽子時受傷的機會更大。
有些嚴重損傷,沒有經過有效治療,當時病人自己覺得康復了,但以后膝關節受傷的概率要比常人高,膝關節退化的時間也比常人要早一些。不過,老人踢毽子很容易造成關節損傷或者摔傷。
站立腿負重大易受傷
踢毽子娛樂性比較強,屬于全身配合性活動,很多人都很喜歡,但是它對關節損傷卻比較大。對于四十五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不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中老年人的關節本身就比年輕人脆弱,可能平常沒有任何癥狀,但是如果運動不當,就會出現不適。
人在雙腿站立的時候,膝關節承受了上半身所有的重量,而當踢毽子時,一條腿離地,另一條腿就獨自承擔了所有重量。踢毽子時,站立負重的腿也會相應移動旋轉,使得全身作用力增加,損傷的概率自然也會變大。除此之外,活動幅度過大,也容易對髖關節造成傷害。
長期踢毽子,膝蓋早退休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尤其是有膝關節病史的人,如外傷、摔過、扭過,踢毽子時受傷的機會更大。有些嚴重損傷,沒有經過有效治療,當時病人自己覺得康復了,但以后膝關節受傷的概率要比常人高,膝關節退化的時間也比常人要早一些。
除此之外,常常爬樓梯或者爬山的人,踢毽子更容易扭傷,因為這類人的膝關節退化時間比正常人更早。人的膝關節功能在40歲之后就走下坡路,如果不注意運動方式,長期讓膝關節承受過重的壓力,就會使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出現的年齡提前。
退行性關節炎的癥狀就是膝關節會出現疼痛,蹲下去就不容易站起來。如果病人患病的時間長了,患者坐久了,就會覺得關節特別僵硬,要活動一下才能感覺舒服一點。再進一步發展下去,就連走平道也會覺得腿疼,睡覺也不舒服,膝關節還會出現腫脹、發熱等現象,如果嚴重了還有可能會致殘。
疼得蹲不下時要盡快就醫
對于踢毽子造成的關節損傷,當時可能感覺不到,但是可能會在運動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才會出現不適。這時候就一定要及時處理,可能有些患者覺得這是運動之后的正常反應,就強忍疼痛,繼續運動,以至于加重損傷。膝蓋如果出現腫痛,一定要馬上停止運動,好好休息,至少要在一周內控制自己的活動。
此外,還可以用彈力繃帶固定住受傷的膝蓋,除了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還可以利用彈性回縮減輕腫脹。有條件的話一定要盡快就醫,如果經過自己簡單的處理后還是沒有好轉,就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找醫生進行診治,可以根據情況,采取理療、打封閉等方式治療,能極大地縮短康復期,減少以后復發的可能。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踢毽子的相關知識,踢毽子的好處有很多,大家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將好處大化,后需要提醒大家,運動需適量,尤其是老年人,在運動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