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國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乒乓球選手。對于乒乓球愛好者來說,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術尤為重要,它包括如何發球、如何接球等。那么乒乓球接發球技巧有哪些呢?又有哪些乒乓球注意事項呢?感興趣的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乒乓球運動過程中,接發球是常見的一種打球方式,它能夠快速有效的幫助你打壓對手,贏得分數。下面就具體講解乒乓球接發球技巧。
一、判斷旋轉、速度、落點
接發球判斷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接發球的方式和接發球的成敗。
以下是幾大判斷要點
就對方發球時的站位決定自己接發球的站位。觀察對方發球前的引拍方向。觀察球拍觸球瞬間摩擦球的方向,判斷球的旋轉性質。
觀察發球時揮臂的動作幅度及手腕力量的大小,來判斷球的落點長短和旋球的強弱。
根據發球的第一落點判斷來球的長短。根據球在空中的飛行弧線判斷旋轉。根據手感判斷來球的旋轉。記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顏色及各自的性能。
1、對旋轉的判斷
乒乓球發球中常出現的旋轉主要有左、右側上下旋,轉與不轉。
2、速度和落點判斷
長球
一般情況下,發球者如果想把球發得很長,第一落點多在自己本方臺面的端線附近。
若果力量差不多的話,球的速度,側上旋和不轉球顯然比側下旋和下旋快很多。如果是發側上,下旋斜線長球就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線有側拐特點。
如果是直線長球,要特別注意平推過來,或者是略帶外拐的球,因為這種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發出線路比較直的球,客觀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給接發球者造成較大的難度。
短球
由于發球者想要把球發短,手上就不能發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點,所以,短球較難發揮速度的優勢,比較多是考慮的落點和旋轉。在發短球時,第一落點一般距球網較近,可根據這一特點判斷來球的長短。
在接短球時,要特別注意手不要過早的伸入臺內,以免側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線往前“拱”,頂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對球的控制,以及來球可能是“傘三角”位置,球是從靠近球網的邊線出臺,手來不及拿下來,對不準球。
板形
一般情況下,發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生關系,因為發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發上旋和下旋時,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較轉。
動作軌跡
發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時常與假動作相配合。
在發上旋和下旋時,手腕擺動相對大一點,這樣容易“吃”住球,動作也比較固定,擊球后常有一個停頓,即使加上假動作,也不會像發側上旋和不轉球那樣連貫。
弧線
上旋球和不轉球的運行一般比較快,常有往前竄拱的感覺,發短球時容易出臺,弧線低平。下旋球運行比較平穩,弧線略高,短球不易出臺。
出手
發上旋球和不轉球一般出手比較快,并且突然,動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對要慢一些,因為要給球以足夠的摩擦時間,才能使球產生強烈的下旋效果。
分布
在接發球時,要不斷琢磨發球者發出球的旋轉性質的隨機分布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