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尾車架、全避震車架(軟尾車架)
簡單說下車架大小的選擇:一般根據身高選擇車架,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車架,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車架與身高參考數據
14寸-150-160 15寸-155-165;
16寸-160-170 17寸-165-175;
18寸-170-180 19寸-175-185;
20寸-180-190 21寸-185-195。
在2009年之前,幾乎所有的山地車都是26寸的,直到2009年,,MARMOT土撥鼠自行車公司在美國華盛頓研發出全世界第一臺27.5寸/ 650B整車。由于該車型具有能使自行車發揮佳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以及佳的性能,自此,自行車界新的輪徑革命正式到來,各大品牌紛紛效仿開發該尺寸整車,27.5寸/ 650B整車逐漸成為自行車市場主流產品[7] 。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比例都不一樣,腿長臂長不同,教大家一個簡單實用的實際測量方法:穿著你的鞋,跨著車架站立在車架上管,雙腳與肩同寬,胯部與車架上管應有5—6厘米左右的距離;若上管接近或挨著胯部就是車架大了,若上管離胯部太遠就說明車架小了。喜歡越野的車友就要選小一些,胯部與車架上管應有6—10厘米左右的距離,。這樣操控性好,安全性高,因為越野是比較危險的,所以車架要小一些。
硬尾車架
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低廉,2000左右的架子就不錯了。
硬尾車,顧名思義,沒有后減震功能,但大部分都有減震前叉。幾年前,要在這兩者中做出選擇還很簡單:人們通常都會購買硬尾山地車。隨著后減震技術的發展,到底是購買硬尾山地車還是全減震山地車就很難抉擇了。盡管全減震山地車改進了很多,但硬尾山地車技術也在發展。選擇硬尾山地車還是全減震山地車取決于您打算騎車做什么——您打算參加越野競賽,還是進行全山地越野或是平穩的大自然探索旅程?憑經驗來說,您打算穿越的地形對技術性要求越高,您就可能需要一輛硬尾山地車。
硬尾山地車是非公路地形、單行道及競賽的理想選擇。它比全減震山地車更輕、更耐用且更便宜。更輕是因為車架上的零件更少,更耐用是因為它沒有樞軸或后減震需要保養。這意味著它需要較少的維修保養費,所以用起來比較便宜,初購買的價格也較低。基于這些原因,硬尾山地車一直是許多越野競賽者的選擇。無論您是山地車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手,硬尾山地車都是很不錯的場地賽自行車。實際上,如果您騎過硬尾山地車,您就很可能會認同,它確實能應付大部分地形。
一般大家常用的有:Giant ATX Pro/XTC FR/Team, Merida TFS/HFS, Trek 8500, Trek Elite 8.9(8500升級款), Specialized S-Works硬架, 拉皮200等等
軟尾車架
也稱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后避震器,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車架種類
市面上這么多種類的車架結構,各個廠牌都略有不同,但是大致上都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種類,而各種類下又有其它的次種類,我們將談到的包括。
固定轉點 a.單搖臂(Monopivot) b.連桿式(Fauxbar)。
虛擬轉點 a. Horst link b. VPP c. NRS d. Lawwill e.abp。
其它a. URT b. i-Drive c.app。
踩踏對避震車架的影響
避震車架令人在意的就是對踩踏力量的反應,由于避震車架的前三角跟后三角是分離的,因此踩踏的力量有可能會造成避震器的壓縮或拉伸因而產生能量損 耗,而這樣的情形我們稱之為'Bobbing' (雖然有人翻譯過這個名詞,但我覺得翻得并不好,所以沿用原文)。先進的車架設計就是希望能達到避震器對踩踏力量沒有反應,此時我們稱車架對踩踏的反應為 '中性(neutral)'。
一般常見的有:Specialized epic(xc),Giant anthem(xc),Merida 96(xc),Trek Fuel ex(trail),Ibis Mojo(am),Santa Cruz Nomad(am),此外還有Intense,Marmot, Yeti,Kona,Nicolai等等。
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RST、SR Suntour(三拓)、DNM、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BOS……其中前五個廠的叉子有1000元以下的普及型號叉,而后兩種較少見,且價格太高,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車友難以承受,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
前叉的介質種類
⑴、彈簧叉: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叉:以阻力叉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過阻力叉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重,但是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拆叉換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