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前10~15分鐘哪怕不渴也要飲水400~600毫升,既可稀釋血液,又可減輕動作時的缺水程度。爬山時不要等渴了再喝水,要經常喝水,每次喝三大口,隨時補充水分。好是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質的動作飲料,以減輕疲勞感,盡快恢復體力。
1、鞋要合腳(膠鞋和旅游鞋為好),不能穿高跟鞋,衣服要寬松(運動服和休閑服為好)。
2、隨身要帶一些水或飲料,以免山上沒有水。
3、天氣不好時好不要去爬山,以免發生危險。
4、下山時不要跑著下山,以免收不住腳發生危險。
5、爬山時身體前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形成駝背、彎腰姿勢。
爬山是一項不錯的健身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幫助極大,既可鍛煉身體,增強我們的力量和心肺耐力,又可陶冶情操,享受大自然的魅力,呼吸清新空氣。但是,我們身邊有些經常爬山的朋友會發現自己的膝蓋出現不舒服,疼痛,嚴重時甚至醫生會給出骨關節炎的診斷,這是為什么呢?
髕骨、半月板、關節面的摩擦加劇,很容易造成傷害。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骨質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一旦磨損,幾乎是無法恢復的。
許多中老年朋友登山后,感到膝關節發脹、疼痛,甚至無法再登山,就是這個原因。近一段時間以來,媒體對中老年人是否適宜參加登山活動一事議論頗多,主要也是考慮到對膝關節的磨損問題。
如何既能享受登山健身的益處,同時又盡可能地避免損傷,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有關專家在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后發現:使用兩支手杖的快步行走,可以極大的減輕運動對腿部各個關節造成的影響。
與普通行走相比,使用手杖行走或登山,使單純的下肢運動變為四肢運動,既達到使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同時得到鍛煉的目的,又減輕了膝關節的運動負荷。
在平路行走時,可增加運動量,較容易地達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效果,避免了一般行走運動量小,鍛煉效果不明顯的問題。
而在登山時,由于有了上肢的用力力,反而可以節省能量,降低運動強度,避免登山者的心肺處于過量負荷狀態。此外,由于增加了支撐點,不但可以有效地減輕膝關節的壓力,保護膝關節,還可以避免摔倒,使登山更加安全。
膝蓋疼痛綜合癥(膝蓋骨周圍的酸痛)常見于活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
1、預防方法:
使用護膝,保護膝關節,減少因下山時身體的重量對膝關節沖擊。好選擇中間開孔、膝蓋上下橫置拉力帶的護膝,可有助減低膝蓋不必要旋轉,紓緩痛楚。
2、治療方法:
(1)冷敷20分鐘:急性膝部扭傷或發炎,應在24至36小時內冰敷患處,好處是使血管收縮,減低軟組織腫脹。時間好20分鐘,若超過30分鐘可能凍傷神經組織。
(2)抬高雙腿:可將一枕頭放在行李箱上,將腳抬高,可促進靜脈回流,減低患處腫脹。
(3)功能鍛煉:包括關節的活動和周圍肌肉力量的訓練。正確的鍛煉方法是在膝關節得到充分休息的條件下以非負重的活動為主,在坐位或平臥位做膝關節的屈伸活動練習,結合大腿肌肉繃緊練習,以不感覺疼痛加重為限度。
朋友們進行登山運動時,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因為一座山看上去不是很高,可是真正登山時就會發現有距離山頂還是很遠的感覺,也就是常說的“看山跑死馬”。這時就需要大家互相鼓勵,互相幫助,這樣的登山會很有意義。
結語:登山貼近自然,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在呼吸大自然新鮮空氣的同時,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根據自己的狀況和小編以上的內容判斷自己適合不適合登山這項運動,然后去進行實際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