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要看你和水面的接觸面積,接觸面積越大,比如是水平拍上去了,受的力就大。栽進去的話,受的總作用力就小。
如何防治跳水受傷
對初學跳水者,首先要加強安全教育,強調跳水及入水的技術要領,不可在淺水游泳池或在未摸清水底情況的江河湖泊中跳水。
練習跳水前的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必須將四肢、腰背、頭頸、關節充分活動開。另外,在下水救人或急于打撈落水物品時,應采取雙足踏水的姿勢,不要采取頭低足高的魚躍姿勢入水。
在搶救患者時,救護人員要沉著,在救護過程中要盡量把住患者的頭部,不能任其擺動,也不要讓頭頸過曲或過伸,更不能隨意進行按摩,以防損傷神經。
把患者平放在地上,如呼吸困難必須立即清除口腔內容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施以人工呼吸等急救處理。搬運頸椎損傷患者應選用木板擔架,采用滾動方式把患者慢慢滾到板上,并應有人用雙手把住患者的下頷和頸部,保持頸椎既不過伸也不過曲的位置。
游泳不僅可以健身,也可以減肥,關鍵時刻還可以水中求生,因此很多人都喜歡這項運動,但是游泳也會遇到種種問題,那么游泳時耳朵進水怎么辦?如何預防游泳時耳朵進水?下面為您介紹游泳時耳朵進水怎么辦。
為什么游泳時水易進耳朵不易出
由于水又有一定的張力,進入狹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兩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與鼓膜之間產生副壓,維持著水屏障兩邊壓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動流出。有時外耳道內有較大的耵聹阻塞,則水進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聹周圍而不易流出。
游泳時耳朵進水會怎樣
耳內進水后會出現耳內閉悶,聽力下降,頭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們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來。有人甚至用不干凈的夾子、火柴棒、小鑰匙等掏耳,這樣雖然可僥幸將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損傷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導致耳部疾病。
游泳的地方大多水并不干凈,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感染,或耳內進水后處理不當,如不潔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幾種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耵聹阻塞,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如果出現上述癥狀的話,應該停止游泳,立即去醫院進行檢查。
游泳時如何預防耳朵進水
游泳前要作好體格檢查。外耳道有耵聹時應當取出,否則泡漲后容易引起疼痛發炎。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臟水進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須經醫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游泳時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脫脂棉塞緊外耳道,可起保護作用。
跳水要注意姿勢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擊,以免發生鼓膜外傷。
游泳時耳朵進水怎么辦
游泳后應及時把外耳道內的積水排凈。,那么如果耳朵進水了怎么辦呢?下面9種方法可以運用:
1、棉簽吸水
用柔軟干凈的細棉簽、消毒的脫脂棉、或軟性吸水紙卷成捻子,輕輕塞入耳朵,探入外耳道,捻子碰到水,從而吸收耳內參與的水分,并保持不傷害耳道。
2、咀嚼口香糖
通過嚼口香糖,不斷咀嚼,促使耳道內產生氣流和壓迫,讓耳內進水往外流出,這個方法也比較好用。
3、單足跳躍
把進水耳朵那邊反方的腳抬起,另一只腳一直跳,把水跳出來。站在岸上,將頭偏向有水的一側,以該側的腿支持身體,原地連續跳幾次,使水從耳內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