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病,患有骨質疏松是非常痛苦的,生活中一定要對其癥狀有所了解。那么生活中骨質疏松的癥狀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早知道視頻節目李剛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骨質疏松的癥狀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非常多見的,其癥狀主要就是以腰背痛多見,大約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彎腰、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
老年骨質疏松癥時,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
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往往還會出現急性疼痛,在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嚴重影響關注的身體健康。
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后疼痛類似心絞痛。若壓迫脊髓、馬尾神經還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常見和嚴重的并發癥。
本期嘉賓介紹
李剛
男,醫學博士。現任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醫療系六年制英語班,1994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98年獲山東醫科大學碩士學位,1998至2000年在美國康州哈特福德醫院研修,2000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2003年獲山東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同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2004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激光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疼痛研究會外科鎮痛分會委員,同時擔任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等多家雜志的編委。連續兩屆被評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三、四批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6年入選山東省醫藥衛生系統中青年重點科技人才,2007年獲中國神經外科高獎—王忠誠院士獎。
已從事神經外科專業19年,工作兢兢業業,技術精益求精。獨立完成了許多難度較大的手術,如腦干腫瘤切除術、顱底腫瘤切除術、巖斜區腫瘤切除術、腦血管畸形切除術及復雜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等,近幾年先后開展了擴大前顱窩底入路腫瘤切除、導航引導下單鼻孔入路垂體瘤切除等新手術。在山東省率先開展單側開顱夾閉雙側顱內動脈瘤,手術獲得成功,使術前瀕臨死亡的病人重獲新生。2001年采用創新手術入路一次手術切除顱內9個不同部位的腫瘤,此病例獲當年齊魯醫院危重病人搶救一等獎,隨后又獲得2001年度危重病人搶救三等獎及優秀新技術三等獎各1項,2002年獲危重病人搶救三等獎及優秀新技術三等獎各1項,2003年獲危重病人搶救三等獎和優秀新技術獎各1項,2005年獲新技術三等獎1項。
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科委、衛生廳及院級課題8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獎各1項,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共7項,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獲山東省醫學科技二等獎1項,獲山東省優秀醫學論文一等獎1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30余篇,主編、副主編及參編著作10部。
多年來一直參與對醫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年輕醫師及進修醫師的教學和培養,已培養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17名。2003年獲山東大學醫學院英語講課比賽第1名,同年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多媒體教學比賽二等獎,2003年度被評為課堂授課先進教師,2006年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雙語教學比賽第1名。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齊魯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