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飲食安全問題頻發的季節,醫院里經常會接診到各種因為吃了劣質食物而中毒的病人。白天天氣炎熱,工作又比較忙碌,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晚上聚餐,但是炎熱的天氣也成了很多病毒和細菌繁衍的必要條件,這些細菌瘋狂的繁衍,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就會不斷上升。
在這其中,黃曲霉素是為出名的一種細菌,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內,如果不小心攝入了黃曲霉素,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輕則當場嘔吐、腸胃出血,重則損傷肝腎、產生癌癥。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但是在食品質量問題頻頻出現漏洞的情況下,很多人也會感到有些無可奈何。甚至以調侃的語氣說自己吃了這么多年的有毒食品,早已經“百毒不侵”。雖然人體具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對于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來說似乎效果并不怎么樣。
1、毒性強
黃曲霉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它的毒性處于所有致癌物質中猛烈的那一類,研究表明,他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可想而知它的毒性有多強。
當黃曲霉素進入人體后,其主要的破壞對象就是人的肝臟,會使肝臟出現急性出血、病變以及肝炎等癥狀。
2、誘發癌癥
作為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黃曲霉素會不斷的損傷肝臟功能,并提高肝臟病變、畸形以及癌變的幾率。還可以誘發其它癌癥,常見的就有腎癌、骨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而且黃曲霉素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容易被消滅,只有在280攝氏度的高溫下持續加熱才能被完全破壞,所以人們往往以為加熱過的食物不過有什么細菌和病毒,但其實黃曲霉素仍然毫發無損。
3、導致慢性中毒
黃曲霉素中毒一開始癥狀并不會太明顯,但作為一種強致癌性的物質,即使每天攝入的量很少,也同樣會產生慢性中毒的癥狀。其主要特征是肝臟細胞的變性以及肝硬化等,同時在行動上也會出現障礙。要知道癌癥在現代的醫療技術水平下還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癌癥,那么幾乎可以說離死亡不遠了。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遠離那些可能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